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战国竹简为重新审视中国思想史、儒学史提供了新的契机。学术界将体现儒家思想的竹简称为郭店儒简,作为子思时代的儒家文献,是联系孔孟之间儒学传承发展的桥梁。自郭店儒简出土以来,掀起了研究高潮,成果多集中在文字释读和具体篇章的义理阐发两个方面。而郭店儒简作为一个整体性观瞻将拓开研究新域,本文从文字和义理两个方面着手,将简文置于历史背景中,在前人文字释读、篇章分析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阐发郭店儒简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第一章绪论。统观郭店儒简的研究成果,这一部分着重分析了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而对创新与不足予以说明。本文以郭店儒简为研究对象,系统发掘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揭示先秦人文精神的发展轨迹,以便于借鉴其精华,用于当今社会。通过分析郭店儒简的研究现状,梳理出研究的理路,总结出研究成果,指出综合性研究的新路向。在探讨郭店儒简人文精神的过程中,结合传世文献,尽量保持客观的态度,以整体的、历史的眼光对郭店儒简进行分析,尽可能地减少个人意志对研究成果的影响。研究方法上,打破历史、哲学、文献学等的学科分界,尝试突破“小学”与“大学”的藩篱,主要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在对郭店儒简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舍弃篇章分离的做法,将郭店儒简作为一个整体来关照,通过文字和义理两个方面的分析以阐发其人文精神。第二章文献定位,概念界定。本章对郭店儒简进行了定位,认为是子思时代的儒家文献。学术晃对于郭店儒简的定位多围绕是否为思孟学派之作而展开,然而,“学派”本身是后来出现的概念,其划分标准相当复杂。在先秦学术思想史中,思想不一致有可能是同一派系,而思想一致也并不必然是同一家。为了还原史料的真实性,客观公正地理解郭店儒简,本文以时间为标准,结合文字及语义,将郭店儒简定位为子思时代的儒家文献,以打破目前对郭店儒简定位的困境。进而,本章对“人文精神”作了界定。“人文”是与“天文”相对应的概念,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于人文主义,主要关注个体价值、群体协调与整体和谐。时代不同,人文精神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但外在的表现只是内在意义的呈现,人文精神将人置于整个宇宙的大背景下,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及意义,高扬人的主体性,突出人的价值。郭店儒简的人文精神除了文字上的表现以外,主要体现在人性的探索、人格的臻善、人伦的构建、人治的践行几个方面。第三章字源考辩,人文化成。研究郭店儒简的人文精神,字词是最基础的入手所在。汉字不仅仅只是符号,作为独立的表意体系,有着独立的文化解读功能。拼音文字体系中,音与概念本身有一定的疏离,而表意文字与概念则存在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字形、字音、字义等等不是凭空出现的,都与时代背景及思想发展相关。汉字的形体体现了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为民族文化心理的阐释提供了依据。本章分别对最具代表性的“仁、义、礼、智、圣、忠、信”七个字及“五行”、“六位”两个词进行考辩,作为郭店儒简中汉字的代表,它们紧扣时代脉搏,传承人类文明,其中每一点的变化背后也都承载着思想的发展变化,字形、字义也是郭店儒简人文精神的体现。第四章性自命出——人性的探索。郭店儒简人文精神研究,首要就是对人性的探索,寻求人之为之的根本。郭店儒简的人性不单单是指人的性,它是一个以人性为基点,涉及天、道、人、物、习等多个概念和多种关系的理论体系。郭店儒简认为在天与人的双向互动中天人相贯通,天生百物人为贵。因而,性一方面指自然之性,在生之为性的前提下,主要以气言性,以欲言性,以材言性,对荀子的性恶论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指天命之性,性与天道相联系,获得自身的内在规定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为孟子的性善论提供了思想资源。性与物、悦、故、义、势、习、道等因素交互作用,主要经过以心、物取性,以习养性,以道长性等环节构建起人性论体系。郭店儒简对人性的探索置于天人贯通的背景之下,肯定人的主体性,凸显人的价值,高扬人文精神。第五章金声玉振——人格的臻善。战国时期战乱不断,道德修养成了人性探索后的首要任务。郭店儒简以“五行”为核心阐释人格的臻善。本章首先对“五行”进行考释,认为荀子所非的“五行”为“仁、义、礼、智、圣”,并将简帛“五行”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梳理了郭店五行的思想来源,对“德之行”与“行”展开了论述,指出郭店五行重“圣、智”,追求君子人格,以达到金声玉振即天人贯通的境界。郭店儒简指出人是成德的主体,人格臻善的诉求还需要外在的客观条件。从文本来看,成德的主观条件为“心”和“思”,客观条件是“礼乐”。成德的进路从形于内的“德之行”与不形于内的“行”两个维度入手,一方面通过“思”体悟内在的德性,经由慎独而达到乐的境界。另一方面通过耳目对德的见闻,见贤思齐,由外入内追求君子人格的实现。二者是统一的,共同完成道德的完满。郭店儒简有关道德修养的论述对“四端”和“五常”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六章仁内义外——人伦的构建。“五行”从内在的角度对道德提出要求,进行人类精神秩序的构建,表现于外则是对人类社会秩序的设计。本章以“六位”为中心,讨论郭店儒简人伦秩序的构建问题。在厘清“六位”思想来源的基础上,对“六德”与“六位”不是运用互文的艺术手法进行了辨析。六位主要涉及到君臣、父子、夫妇三大基础关系。“位”并不是空洞的表现,有内在的“德”与外在的“职”与之相对应。郭店儒简中人伦秩序的具体构建方式主要有以礼为用,以德称位;天降大常,圣人建制及仁内义外。天作为形而上的价值主体可降大常,但它本身并不会建立具体的人伦秩序,还要通过圣人在“时”与“命”的影响下来建制。以礼为用,从孝出发,以六艺为教而生六德,六德规范六职。六职对应六位,以德称位,以仁内义外的实践方法构建和谐的人伦秩序。郭店儒简人伦的构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不仅影响了贾谊等后儒,也为“三纲”思想提供了思想资源。第七章王道治略——人治的践行。王道德治是传统儒家的政治主张,更是郭店儒简人文精神在政治上的践行。本章从德治理念、执政方略和王道治略的影响三个层面进行论述。郭店儒简继承周人“明德慎刑”、“为政以德”的思想,突出强调统治者不仅要修身养德、以德配位,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执政理念上主张为政以德,讲求忠信之道,追求大同理想。具体的执政方略主要表现在政权转移、政体构建及政务践行上。郭店儒简倡导禅而不传,政权以禅让的方式转移,能者得其位。君民关系为政体构建中的主要关注点,治理国家以民为本,统治者爱民、重民、保民、养民、富民,通过朴素的民本思想和道德人文关怀进行君民同构。郭店儒简的王道德治理念影响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对荀子王霸思想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八章郭店儒简人文精神的特征及意义。郭店儒简作为子思时代的重要文献,其人文精神反映了孔孟之间儒家人文精神的发展状况。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之上,本章总结了郭店儒简人文精神的特征:天人贯通人为贵、以道德为本位、注重实践。作为出土文献,郭店儒简虽然在地下埋藏了数千年,但儒家的人文精神没有随着竹简而眠于地下,而是得到了传承发展。我们可发掘郭店儒简人文精神的价值为当今社会所用。郭店儒简人文精神中天人贯通的思想对当前生态危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对人性的探索有助于人类自我的觉醒;其人格臻善的追求为人类身心和谐提供了一定的思想资源;其人伦的构建为处理人际关系提供了理论参考;其人治的践行为德治和法治提供了参考资料。发掘郭店儒简人文精神的现代价值,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天地万物整体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