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长之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批评家,他不仅拥有丰赡而奇崛的文化反思与文学批评理论,而且在艺术哲学、文艺美学、审美教育等学术领域均表现出惊艳绝采的才华。他的文学批评专著及文章不仅涉及到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与判断标准,而且有涵盖古今中外的具体的作家研究和作品论。然而我们可以从这些卷帙浩繁的著作中深切地感受到李长之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意笃情深,他穷毕生之精力以博大雄健的胸襟和荡气回肠的人文品格坚守着对中国古典文学进行批评的研究工作,可谓气贯长虹。本文试图选取李长之先生在20世纪30-40年代写就的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专著及相关文章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我们通过对李长之所挚爱的中国古典文学批评进行梳理和整合,探讨他的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理论特色。其中,传记批评是李长之古典文学批评实践的写作模式与理论贡献,而“感情的型”则是其独创的诗学概念与文学批评标准。其次,李长之在对古典文学进行批评时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批评眼光和实践策略,我们将以古典文学批评的具体文本为理论依据重点考察李长之。他所运用的批评策略,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同情论的文学批评、文化论的文学批评与语言论的文学批评。再次,李长之穷毕生精力孜孜以求地阐释中国古典文化与文学的精髓,彰显着他在批评方面的天分与才情,表现出他对文学“重新估价”的信心和“疏导沟通传统和新文学”的向往,更能凸显其独特的价值追求,即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理想人格的追寻和审美教育的推崇。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正是他选择中国古典文学进行批评的真实动机,在本土文化中挖掘民族精神成为其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终极目的;对理想人格的追寻表现出了他对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解放的终极向往;他从民族先贤的人格入手,寄希望通过文学批评的审美教育功能塑造理想的人文品格,试图探求人性的完整性与圆满性。作为一名“为批评而批评,为艺术而人生”的文学批评家,李长之先生在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召唤与发掘、古典文本的现代阐释和当时文化现状痛彻心扉的反思,深情幽邃地生成了求真的学术品格和反奴性的批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