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国内外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时有发生,而且大部分案件都与审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审计的作用及审计的执行力。与此同时,提高审计质量也就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国内外学术界从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角度探讨了提高审计质量的措施。董事会是联结股东与经理层的纽带,也有的学者从董事会的角度探讨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如董事会治理、审计委员会等。本文首先从审计质量的概念入手,提出审计质量是审计主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审计客体进行审计后所形成的报告及审计主体自身满足要求的程度。作为实证研究的基础,必须提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笔者结合了可操控应计利润、审计师变更、审计师任期、审计意见、审计费用、事务所的声誉、事务所规模、事务所培训、事务所领军人物(审计专家)、事务所所受的处罚(审计诉讼)、注册会计师的年龄、注册会计师的学历等审计质量替代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审计质量的一个综合性的替代指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选取2007和2008年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对董事会治理特征与审计质量二者的关系进行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对于董事会治理特征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笔者提出了11个研究假设,假设1:董事会规模越大,审计质量越高。假设2: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审计质量越高。假设3: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工作地点相一致的审计质量相对较高。假设4:董事会年龄越大,审计质量越高。假设5:专业委员会设立的规模越大,审计质量越高。假设6:董事会“四委”越完善,审计质量越高。假设7:违规公司具有较高的审计质量。假设8:董事会会议越多审计质量越高。假设9: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审计质量更高。假设10:董事会股权激励越大审计质量越低。假设11:董事会薪酬激励越大审计质量越高。对全样本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的经验证据表明:董事会薪酬激励、董事会平均年龄、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制度与审计质量正相关,独立董事的工作性质与审计质量负相关。进一步地,笔者对样本按地区(中部、东部和西部)和行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进行了分组检验。经验证据表明: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治理特征对审计质量影响显著,这与总体样本的研究结论一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治理特征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在行业之间,非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董事治理特征中只有董事会薪酬激励、董事会规模与审计质量是正相关关系,这与总体样本的结论一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治理特征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与总体样本的研究结论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