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卫星高度计数据的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面高度异常是瞬时海平面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变化,其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动力现象的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卫星测高技术日渐成熟,其数据依靠大尺度、全天候、数据量丰富的特点,已成为获取全球海面高度异常数据最主要的手段。多颗测高卫星同时在轨促使多星融合数据产生,多星融合数据时空分布均匀、精度更高,为海洋中尺度动力现象研究提供了数据保障。本文基于十颗卫星高度计,对获取的多星沿轨测高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得到了统一的海面高度异常网格数据,开展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研究。本文联合使用1993-2015年T/P、ERS-1/2、Jason-1/2等十颗卫星高度计测高数据,采用Lanczos滤波方法,对截断频率进行研究优选低通截断频率,对各卫星沿轨测高数据进行滤波。然后根据高斯马可夫最小二乘理论,针对时空客观分析方法改进其协方差函数,开展多源卫星测高数据融合方法研究,得到多源卫星海面高度异常融合数据,并分别对滤波结果和融合数据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本文各卫星滤波结果和AVISO滤波数据的偏差的RMS的平均值为0.5867cm,相关系数的平均值为0.998,通过优选截断波长对沿轨数据采用Lanczos截断滤波效果较为理想。融合数据方面,以中国近海海域融合数据为例,与AVISO产品进行比较,在平均值,RMS,标准差、RMSE和相关系数上均表明本文的海面高度异常融合数据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可以较为准确的反映全球或区域海洋海面高度异常的分布情况。最后基于本文海面高度异常融合数据和ECCO2再分析数据开展对中国近海总海平面及比容海平面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93-2015年中国近海总海平面上升速率约为3.65mm/a,海平面变化存在约1.2-1.5年和2.3年的年际周期信号和11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信号。中国近海总海平面变化主要是比容海平面变化引起的。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的年代际信号与西赤道太平洋海平面变化趋势相同步,表现为负异常。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ENSO和PDO通过改变比容海平面作用于西太平洋造成SLA负异常,进而引起中国近海SLA年际和年代际波动。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一种简单的水热反应合成出核壳型纳米材料Ag@C,然后再利用Ag@C表面丰富的功能基团均匀地负载一层Ag纳米颗粒,得到了大小均一、形貌良好的三层Ag@C@Ag核壳型纳米材料。实验结果表明,该Ag@C@Ag核壳纳米材料对邻苯基苯酚的电化学测定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据此,成功构建了一种简单、快速检测邻苯基苯酚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该电化学传感器测定邻苯基苯酚的线性范围为0.08~35μmol/L,检出
良好的校企合作就是凸显高职院校特色的先进办法之一。本文就旅游专业校企合作突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本着实际可行的原则探讨了解决对应问题的措施。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老年增生性膝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增生性膝关节炎患者7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外敷+针灸的中医综合治疗。结果:治疗后观
采用化学浸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粉条中溶出铝的化学形态及其含量。实验结果显示,粉条溶出铝中,Al3^+为135μg/g,Al(OH)^2+和Al(OH)2^+未检出,胶态Al(OH)03为143
无人机作为一种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而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在多领域拓展的潜力和前景被人们所看好。本文针对目前测控设备精度鉴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利用无人机来完成
随着"互联网+"政策的推进,在线教育价值凸现,K12阶段对在线教育的诉求也已初见端倪,K12阶段在线教育已提上日程。笔者根据当前在线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K12阶段发展在线教育
<正>基于网络环境的跨越式小学英语"三说两听"教学模式,在长期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自主听读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不仅实现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英语
光纤通信技术是一种现代通信技术,其通信方式是通过光波在光导纤维中完成信息的传递,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技术的发展在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起着至关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市2008-2015年的相关数据,首先采用全局DEA方法对区域生态效率进行衡量,然后运用MIMIC模型对区域共享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最后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
社会资本作为影响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当前急需辨明社会资本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依次寻求改善生活质量的对策措施。基于甘肃省665户农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