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公司制企业中,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这就给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动机和机会。盈余管理问题是全世界投资者、政府监管部门、学术研究者等人员关注的焦点,它不仅会直接导致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失真从而使众多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侵害,更可能危害金融市场的稳定及发展。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两种重要机制,通过对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可以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其中内部控制规范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操作流程,而外部审计则利用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对管理层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二者在理论上都能抑制盈余管理,很多学者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也证实了二者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然而随着企业经济业务的日益繁杂以及外部监管力度的逐步增强,手段更灵活、隐蔽性更强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青睐,那么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能否依然起到作用值得我们探讨。因而,本文将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细分为两种类型,即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分别检验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对这两种类型盈余管理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二者在治理盈余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交互作用。具体来讲,本文以我国主板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修正的Johns模型及Roychowdhury(2006)的方法分别计算企业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水平及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选用认可度较高的迪博·内部控制指数衡量企业的内部控制效率并结合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审计师行业专长及审计意见类型构建一个反映外部审计质量的综合指标,引入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净利率等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合适的多元回归模型并运用Stata12.1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会被同时运用且管理层倾向于使用后者;第二,内部控制对企业两种类型的盈余管理行为均能产生抑制作用,而外部审计则仅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有抑制作用;第三,与内部控制相比,外部审计对企业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行为有更强的抑制作用;第四,当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较高时,审计人员发现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概率降低,即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在治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过程中存在替代关系。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分别对上市公司、投资者、会计师事务所及监管机构提出了有助于改进企业盈余信息质量的合理建议,其中上市公司应该普及内部控制知识,鼓励全体员工加入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及实施过程中;投资者应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关注上市公司发布的相关信息从而制定恰当的投资计划、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会计师事务所要重视自身品牌的建设和声誉的维护、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发展自身的行业专长从而提高审计质量;而监管部门则应加强内部控制的法制建设及对审计市场的监管力度。本文的研究为改善上市公司的盈余信息质量提供了指导,为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及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面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尤其是充实了从抑制盈余管理角度出发研究内部控制和审计质量交互关系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