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后”这一概念最先源于文学范畴,后渐渐延伸到了社会各个领域用来指代出生在1980年-1989年的人。在改革开放、计划生育和应试教育等政策下生活、学习和成长的“80后”,他们身上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代际特征,伴随时间的推移,他们终将成为主流社会的中坚力量。“80后”将以怎样的姿态步入主流社会自然成为社会大众和专家学者的焦虑所在,因此这一群体在近些年来得到了公众和媒体的持续关注。通过对近八年媒体关于“80后”报道的时间、立场和主题等分析发现,“80后”的媒介形象经历了“文学新锐”、“垮掉的一代?”、“社会的栋梁”和“身负重压的一代”几个阶段,特别是在“5.12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事件后,“‘80后’的媒介形象经历了由大批判到盛赞的逆转,媒体用一些饱含激情的赞美语言取代了原来贴在该群体身上的贬义标签。实际上,以上几个阶段的媒介形象皆不是“80后”这一群体的客观全貌,它们是从“80后”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分离出的侧面,是大众传媒在各阶段受新闻框架竞争格局中的消息来源、新闻媒体和社会情境等因素的制约,通过选择和重组机制建构起来的。而一个客观全面的“80后”媒介形象对于这一群体自身和整个社会又尤为重要。因为理性的报道有利于“80后”的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更合格的社会建设者;有利于改善“80后”与其他代际之间的疏离局面,避免代际关系断裂的危机;最重要的,“80后”的报道对其他群体、代际的报道具有启示意义,媒体应学会不受固定报道框架的束缚,用广角镜头来扫描各种群体,从而营造出更加公正、全面、和谐的媒介图景。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的背景和研究意义,运用内容分析法、文体分析法和文献研究等方法从框架理论的视角,分析在“80后”媒介形象所经历的各阶段,不同报道框架的作用及消息来源、新闻媒体和社会情境等因素对框架的影响,揭示出框架不可避免地始终存在于新闻报道中,只有勇于突破框架的限制才能最大限度的接近客观真实。全文共分6个部分,其中第二章、第三章为本文重点部分,具体框架如下: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该论文研究缘起、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阐释框架理论和媒介形象的内涵,重点介绍为什么用框架理论来研究“80后”的媒介形象。第二章,以“80后”成长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为背景来分析“80后”的内涵,并界定本文所研究的“80后”的范围。通过统计报道的时间、立场和主题几个方面来考察“80后”的媒介图景,进而总结出“80后”媒介形象的框架经历了“文学新锐”、“垮掉的一代?”和“社会的栋梁”三个阶段。第三章,从消息来源、新闻媒体以及社会情境三个影响新闻框架的因素分析了“80后”媒介形象发生嬗变的原因。第四章,对“80后”报道的最新趋势进行了考察,并举例说明现阶段有关“80后”的报道存在的问题。结语部分,通过总结“80后”报道存在的偏差指出框架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应对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