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后印象派的源头和代表人物之一——高更的研究举不胜数,但这些研究大多忽视了作为雕刻家的高更,而且没有对高更的雕塑与其前后期的绘画做一个系统的分析。本文将高更作为绘画艺术家同时,也对高更的雕塑家身份进行重新定位,并将高更的雕塑与绘画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发现雕塑在高更前后期绘画转变中起着不可被忽视的作用。文章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讲述高更的早期绘画风格的形成,以及印象派画家对高更的指导性影响。这一时期作为通往高更自己绘画道路的铺垫期,使得高更最终在毕沙罗的引导下,开始尝试去突破印象派的禁锢。1886年高更首次去布列塔尼,虽然创作经历获得丰富发展,但其作品风格始终属于印象派的范畴。1887年,高更在马丁尼克岛找到最初的原始尝试,并终于与印象派决裂。其作品不再拘泥于对瞬息万变的自然效果的表现,而是追求画面的思想深度,为自己的象征主义探索打下伏笔。次年,高更回到布列塔尼之后,受到贝纳影响,运用“景泰蓝画法”,并融合多种元素将其综合为自己的风格,形成典型的“综合主义”风格。他此时期的作品不再追求空间的深度,而是让作品的象征性,神秘和宗教色彩占据主导地位,以强调作品的精神性。至此,高更的美学思想渐趋成熟。文章的第二部分则是着重分析高更成熟期的作品,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主观的意识在他的作品中变得更为自由和无拘无束,画家彻底成为了自己绘画的主人。虽然这段时期高更对自己的绘画没有十足的肯定,但是他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自己的意向世界,发掘出塔希提的原始野蛮气息,成为一个真正的“野蛮人”。通过重现调子上的耀眼的黄色以增加画面的张力和神秘气息,但这似乎还不能达到高更内心的对塔希提的狂热。他在后期的绘画中加入了大量的塔希提圣像,让塔希提的神秘和象征意味暴露无疑。后期绘画中塔希提圣像的出现成为高更神秘的原始绘画的一个标志。所以,研究高更的后期绘画及对其前后期绘画进行比较时,绕过塔希提圣像是妥当的。所以文章的第三部分分别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分析了高更前后期绘画风格转变的诸多因素;而在第四部分中,高更通过对所雕刻的塔希提圣像——《戴壳的圣像》——的图像志研究,和对圣像特征的发展变化的分析,将圣像的加以主观改造,从而融合为自己的风格,并最终使得圣像成为其绘画作品的重要组成元素。所以,在对高更的美术史研究中,探讨圣像和塔西提绘画之间的联系,以及圣像在其前后期转变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塔希提圣像并不是高更绘画前后期艺术风格的转变的唯一因素,但却也是绝不能不被重视的。所以,如果不对高更的塔希提圣像雕塑做一个全面分析的话,我们恐怕就不能准确理解高更的原始主义思想及前后期绘画的本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