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是造成肝脏酶学指标异常和隐匿性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同时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慢性肾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NAFLD早期多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发病呈隐匿性且缺乏特异性,通常是在体检或到医院就诊时发现。目前,NAFLD的治疗尚缺乏有效的手段,主要以病因预防为主,轻度和中度的肝脏脂肪变性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因此NAFLD的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NAFLD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外,近年来发现一些炎症标记物如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与NAFLD的发生也存在关联,急需大样本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进行佐证。此外,在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中,关于甲状腺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与NAFLD的关系研究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略有不同。因此,本研究在大样本量的基础上对健康体检人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NAFLD的潜在危险因素,从健康管理的角度为NAFLD的早期预防策略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医大一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常规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经过体检者知情同意并通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采用预先设计的Excel表格,经过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从医院HIS系统中调取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的相关分析指标,进行数据录入。要求所有受检者于空腹12小时后于次日清晨进行体检,包括健康自测问卷、人体测量学检查、临床和生化指标检测。健康自检问卷包括饮酒史、饮酒类型、饮酒次数、饮酒量、肝病史及其它疾病史、近期感染史及用药史,详细记录受检者的人口学特征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和年龄等基本信息。人体测量学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临床和生化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PG),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FT3、FT4和TSH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为:2.63-5.70pmol/L、9.01-19.05pmol/L、0.35-4.94m IU/L。NAFLD的诊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非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判定WBC和NC与代谢相关指标对NAFLD的联合预测价值。所有检验均采用双向检验,统计学上的检验水准为α=0.05,显著性水平为P<0.05。统计学上的交互作用分析选用相乘效应模型。结果:1、共30676个研究对象纳入到最后的研究中来,其中12664人符合NAFLD的诊断标准,患病率为41.28%,定义为NAFLD组,其他定义为非NAFLD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WBC和NC在NAFLD组和非NAFLD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将WBC和NC进行四分位数划分,随着WBC和NC的增加,NAFLD的患病率逐渐增高。在全人群中,WBC第一、二、三、四分位数组NAFLD的患病率分别为28.00%、37.41%、44.84%和54.93%,呈递增趋势(χ2=1239.228,P<0.001)。在男性中,NAFLD患病率分别为41.07%、51.28%、58.42%和67.17%(χ2=589.297,P<0.001);在女性中,NAFLD患病率分别为18.05%、23.00%、26.74%和34.24%(χ2=258.410,P<0.001,)。在全人群中,NC第一、二、三、四分位数组NAFLD的患病率分别为30.42%、39.48%、44.42%和50.65%,呈递增趋势(χ2=689.137,P<0.001)。在男性中,NAFLD患病率分别为43.39%、53.40%、58.86%和64.51%(χ2=380.962,P<0.001);在女性中,NAFLD患病率分别为19.62%、23.57%、26.16%和30.64%(χ2=123.859,P<0.001)。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每增加1个单位,患NAFLD的危险性分别增加1.452和1.315倍。4、调整年龄、性别、BMI、WC、SBP、DBP、FPG、TG、TC、HDL-C、LDL-C、ALT、AST、ALP、GGT、BUN和Cr后,随着WBC水平的增高,NAFLD的比值比(95%CI)分别为1.000(参考组),1.192(1.094,1.298),1.317(1.209,1.434)和1.539(1.411,1.677)(趋势性P值<0.001);随着NC水平的增高,NAFLD的比值比(95%CI)分别为1.000(参考组),1.147(1.053,1.248),1.242(1.141,1.353)和1.299(1.193,1.416)(趋势性P值<0.001)。5、与单独应用WBC和NC这一单一指标相比较,联合应用WBC和NC与代谢组分中任何一个指标对于NAFLD的预测能力均有提高。6、从总人群中筛选出进行甲状腺功能(甲功)检测且结果正常者1773例,其中诊断为NAFLD的为638例,患病率为35.98%,并据此划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并进行组间比较。在总人群中,结果显示,血清FT4水平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而NAFLD组的TSH和FT3水平则显著高于非NAFLD组。分别按照性别进行亚组分析,在男性人群中,血清TSH和FT4水平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而NAFLD组的FT3水平则显著高于非NAFLD组。在女性人群中,血清TSH、FT3和FT4水平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7、随着血清TSH水平的升高,NAFLD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控制了性别、年龄的影响后,其升高趋势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趋势=0.007)。此外,随着血清FT3水平的升高,NAFLD的患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P趋势<0.001)。随着FT4水平的升高,NAFLD的患病率无明显变化。8、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甲状腺功能水平和代谢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SH水平与BMI、WC、FPG、TC、AST、GGT和Cr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血清FT3水平与BMI、WC、SBP、DBP、FPG、TG、ALT、AST、ALP、GGT、BUN和Cr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血清FT4水平与其它指标间无明显的相关性。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TSH和FT3水平升高是NAFLD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TSH,OR:1.108,95%CI:1.056-1.398,P=0.024;FT3,OR:1.238,95%CI:1.114-1.376,P=0.000)。在男性人群中,FT3水平升高是NAFLD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92,95%CI:1.032-1.376,P=0.017)。10、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男性人群中,血清FT3水平与代谢相关组分包括BMI、WC、FPG、TG对NAFLD无交互作用;在全人群中,血清TSH水平与代谢相关组分包括BMI、WC、FPG、TG、LDL-C对NAFLD无交互作用,各交互项OR值的可信区间均包含1,P>0.05。结论:1、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是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2、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联合体质指数、腰围、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这些代谢指标对于NAFLD的筛查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3、在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中,血清甲状腺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NAFLD呈显著正相关,独立于BMI、WC、SBP、DBP、FPG、TG、TC、HDL-C、LDL-C、ALT、AST、ALP、GGT、BUN和Cr等因素之外;4、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男性人群中,血清FT3水平升高是NAFLD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