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我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因为能力结构难以匹配适应而产生“结构化困境”,无疑,这成为困扰产学研合作的核心议题。破解这一窘境,本研究指出能力结构是产学研合作的起点和终点,需针对能力结构(What)与突破路径(How)问题作出解答。基于此,本研究拟在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的现实情境下,从能力结构视角出发,系统分析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的技术能力状态,藉由产学研合作,促进组织双元学习,从而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从微观层面上探究能力的本质时,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能力本质的表征。而知识耦合则提供了刻画创新主体能力状态及相互作用关系的新思路,为能力提升寻找了一个根本动力源。同时,组织学习是企业藉由产学研合作发挥“跳板作用”的关键与核心。由此,本研究将核心主题进一步分解为四个子问题:第一,为何要考虑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第二,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如何影响组织双元学习?第三,如何解释知识耦合程度相同的合作双方有时成功、有时失败的现象?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如何影响信任的深层逻辑?第四,知识守门人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是能明确的表述“要什么”和解释“为什么要”的关键人物,能否成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系的“知识平台”?对此,分别对应资源观逻辑(资源依赖理论、资源基础观、知识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社会网络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三个基础理论。首先,本研究在既有理论和概念的基础上,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在不同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情形下,知识耦合、信任、知识守门人对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的作用路径和影响机制。其次,本研究认为知识在组织层面是高度异质的,根植于组织内部的行为模式,并附着在研发投入、人员、设备、组织结构及项目上,成为组织实现内外部知识吸收和利用的基础。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测度指标体系,并基于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评价模型对知识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和分类。另外,本研究以探索性案例研究的作用机制和作用路径为基础,综合现有的理论研究,逻辑推导出知识耦合、信任、知识守门人与组织学习(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的关系,认为知识耦合与信任类型、组织双元学习之间存在着对应性匹配的设想,以及知识守门人对知识耦合与组织学习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等相应的研究假设。最后,本研究以226份数据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相关研究假设,并检验了信任在知识耦合与组织学习关系间发挥的中介效应和知识守门人在知识耦合与组织学习关系间发挥的调节效应。基于上述研究工作,本研究得出如下研究结论,同时也构成了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1)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对组织学习(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耦合涌现出了多样化、新颖性的知识,旨在开创新的知识领域,有利于探索式学习。同时,知识耦合提供了互补性资源和相似的经验性知识,增加了既有知识基础和能力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利用式学习。本研究是将知识耦合纳入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丰富了现有关于知识基础观的研究成果,为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更具主动性的研究视角,可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2)认知信任在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与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关系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知识耦合对认知信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情感信任促进作用不显著。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均对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有正向影响,同时,信任类型与组织双元学习之间存在着匹配对应关系。与利用式学习相比,情感信任更显著的影响探索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相比,认知信任更显著的影响利用式学习。已有研究往往对信任机制不做维度区分,主要以认知为导向,即认为合作更多的是对利弊权衡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普遍缺乏对情感因素的重视。本研究认为,认知信任使得高校(科研院所)倾向于被动应答式的知识共享,而情感信任还囊括了主动给予式的知识共享。本研究是对信任领域研究工作的一种推进,研究视角更加深入。(3)知识耦合与知识守门人的交互作用有利于促进组织学习(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即知识耦合和组织双元学习的关系在知识守门人作用下会更强。知识守门人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中,发挥了“知识平台”的作用,能够对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知识做更好的解释,有利于更好的匹配外部知识资源与企业自身知识基础。不同于已有文献,本研究从更微观的层面理解知识转移的全过程,将知识守门人以调节效应的方式更恰当地引入产学研合作分析框架中,即建立从个体层面到组织层面的知识转移体系,凸显出个体行为人在企业创新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