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古遗址公园是我国大遗址保护领域日趋成熟的一种遗址保护和利用模式,它践行了“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利用过程中促进保护”的理念,促进了大遗址这一珍贵资源在当代的“传承”与“共享”。考古遗址公园的设立对于保护文化遗产资源、恢复遗址类历史文化景观、促进文化旅游发展、惠及民生等具有重要意义。加之当今世界,“文化”已成为各国、各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文化旅游被认为能够为公众提供更丰富、更独特的体验和服务,也必将成为完善考古遗址公园科研、教育、游憩功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大遗址保护的新生事物,设立至今仅三年时间,对于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谁做、做什么、怎么做”这些根本问题一直都是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前沿。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重点关注2010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12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探讨其如何运用文化旅游策略更好的实现大遗址的保护、科研、教育、游憩等目标,实现和达到“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的和谐境界,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遗产“传承”和“共享”,并从理论层面回答“为谁做、做什么、怎么做”的根本问题。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基于场所精神、休闲游憩、体验经济、生态共轭等理论基础,通过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旅游发展的实地调研,借助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量化技术手段,综合研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现“传承和共享”过程中的文化旅游路径与策略。论文预期成果是,明确提出在确保考古遗址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解读系统和负责任的推广计划,并通过量化模型构建考古遗址公园公众满意度测评及回馈的保障机制,有效提升考古遗址公园游憩功能的策略,结论在于从文化遗产管理与文化旅游发展的双重视角,阐述以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及可持续的方式,对珍贵脆弱的大遗址运用文化旅游发展策略进行保护和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高品质的体验经历,是实现考古遗址公园“共享”目标的有效路径,真正使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论文按照背景分析---理论基础---对策模式---实证检验的逻辑思路,构建全文的框架。同时以陕西的3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样本,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陕西这3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依托文化旅游路径提升各项功能的措施与手段。以此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现文化遗产价值“共享”的积极探索和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