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有机发光材料的基本结构特点以及目前存在的热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分子缔和而影响发光性等缺陷,本文以含氮杂环为主体,通过结构修饰、引入聚合物等手段,设计合成了三类共九种含氮杂环有机发光材料,系统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光性能、热稳定性等性能,以期达到综合性能的优化。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咪唑杂环为主体,设计合成了三个咪唑类有机发光材料M1-3,利用合成手段一方面有效的取代了咪唑杂环上N-H的氢,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分子间通过氢键而发生分子缔和;另一方面,将改性咪唑杂环有效地接枝到聚硅氧烷上,使分子链间的空间位阻增大,从而阻碍分子间的聚集,减少发光材料的π-π堆砌以及大尺寸结晶。通过核磁和元素分析确认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热重分析结果显示,M1-3的裂解温度分别为367.0℃、426.5℃和242.0℃,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发现M1-3在DMF中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分别为298.5 nm、323 nm、290 nm,其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375 nm、385 nm和408 nm。通过参比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M1-3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15,0.22,0.46。2.以含氮杂环邻菲罗啉为主体,设计合成了三个含邻菲罗啉杂环的有机发光材料L1-3,利用邻菲罗啉杂环的刚性平面结构和具有更大的共轭体系的特性,在咪唑杂环发光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分子体系的共轭长度,从而有利于荧光性能的提高。通过核磁和元素分析确认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热重分析结果显示,化合物L1-3的裂解温度分别为337.0℃、343.5℃和215.0℃,L1-3热稳定性比M1-3稍低。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发现该类化合物在DMF中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分别为315 nm、316 nm、328 nm,其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403 nm、407 nm和427 nm。通过参比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L1-3的荧光量子产率,荧光量子强度分别为0.14,0.22,0.40。3.设计合成了三个以咪唑为中心,芴为支臂的星形化合物S1-3,一方面利用咪唑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特性,聚芴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以期优化目标化合物的综合性能;另一方面利用星形化合物的空间三维结构和高度支化结构,减少分子间的缔合,从而提高化合物的发光性能。通过核磁和元素分析确认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热重分析结果显示,S1-3的裂解温度分别为239℃、296℃、360℃,说明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化合物S1-3在乙酸乙酯中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分别为308 nm,333 nm和348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359 nm, 373 nm和397 nm,荧光量子强度分别为0.49,0.54,0.59,具有较好的光致发光性能。化合物S1-3固态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365 nm, 375 nm和421 nm。目标化合物的固态荧光发射波长与液态时的波长相比,几乎没太大的变化,说明达到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