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淋巴系统转移是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有无淋巴结转移也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淋巴管生成因子及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的认识,人们对淋巴系统的生成及调节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对血管系统的认识。然而,随着促淋巴管生长因子VEGF-C、VEGF-D及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D2-40等的相继发现,以及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淋巴管生成因子在肿瘤淋巴管生成和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目前国际上对于VEGF-C在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较多,而对于VEGF-D在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较少,且结果也不尽一致。对于非小细胞肺癌VEGF-C的表达研究,国内文献报道相对较少,对于非小细胞肺癌VEGF-D的表达研究,国内文献未见报道。目的:本实验对非小细胞肺癌及其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中VEGF-C及VEGF-D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旨在探讨VEGF-C及VEGF-D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并探讨VEGF-C及VEGF-D在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采集2006年1月~2007年6月天津胸科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标本62例及癌旁正常肺组织10例,应用非生物素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试剂检测VEGF-C及VEGF-D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应用D2-40标记淋巴管内皮细胞以计数淋巴管密度(LVD)。结果:1.NSCLC组LVD高于正常肺组织组(P=0.000),有淋巴结转移组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6);相关分析证实LVD同淋巴结转移范围呈正相关,r=0.379,P=0.002。2.NSCLC组VEGF-C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组(P=0.000);VEGF-C蛋白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385,0.117);肿瘤直径>3厘米组VEGF-C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肿瘤直径≤3厘米组(P=0.025);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C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3);VEGF-C蛋白表达阳性率在NSCLC不同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VEGF-C蛋白表达强度的差异,各组LVD也有差异(P=0.001),各阳性组LVD均高于阴性组,相关分析证实VEGF-C蛋白表达强度与LVD呈正相关,r=0.312,P=0.014。3.NSCLC组VEGF-D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组(P=0.000);VEGF-D蛋白表达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3,0.897,0.267,0.284);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D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5);VEGF-D蛋白表达阳性率在NSCLC不同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VEGF-D蛋白表达强度的差异,各组LVD也有差异(P=0.000),各阳性组LVD均高于阴性组,相关分析证实VEGF-D蛋白表达强度与LVD呈正相关,r=0.437,P=0.000。结论:淋巴管密度是NSCLC淋巴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淋巴管密度的增加有利于NSCLC淋巴转移的发生,而VEGF-C及VEGF-D参与了NSCLC的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NSCLC的淋巴管侵袭和局部淋巴结转移,是评估预后和制定治疗措施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