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羌族,乃是一个历史悠久、拥有数千年文化遗产的古老民族。但在羌族历史上所尊奉的狭隘的民族文化观点,缺乏与外界的交流,造成了自身发展的停滞不前,也同时使他们在文化上长期采取“闭关自守”的态度。使羌族舞蹈始终给人以“活化石”的感觉,这倒无形中使我们得以采集到极易变形的原生态舞蹈作品,这似乎应属所谓事物发展的两面性的一个范例。所以当我们面对羌族这一伟大的少数民族群体,心理是极其矛盾的;他们的舞蹈文化与现代舞蹈文化的距离难以弥合,却有着无法抗拒的魔力。但舞蹈又是羌民族热爱生命的一种情感寄托和表述方式。无论是在它的年节、婚丧嫁娶、种植、收割、放牧、狩猎、盖房、治病等活动中,羌族舞蹈都伴随其中,反映出羌民族用舞蹈诉说心绪、憧憬未来的积极心态。此外,从羌族民间舞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人类远祖那生命律动的脉搏,还能看到他们创造的那些令人美不胜收的优美动人的舞姿。更为重要的是,羌族舞蹈还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它使我们从中窥见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的影子,如“天人关系”、“自强不息”、“群己关系”等等,这些传统舞蹈文化的精粹,通过羌族民间舞蹈那些富于特色的形式展现出来,对培养人们敏锐的审美能力和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精神之根本,有着语言文字根本无法达到的效果。本文分引言、三个章节、结语三个部分。引言概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介绍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第一章“羌族舞蹈的沿革、种类、及形态特征”,介绍了羌族的地理、环境、人口等基本情况,以及历史文化,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审美价值对羌族舞蹈的影响。第二章“羌族舞蹈的种类及分布”,主要从羌族舞蹈的种类及形成因素。笔者将羌族舞蹈分为两大类六小类:一:自娱性舞蹈(礼仪性舞蹈和集会性舞蹈)有“萨朗”“席步蹴”“忍木·那耸瓦”。二:祭祀性舞蹈,(军事题材舞蹈和祭祀活动舞蹈)有“克什叽·黑苏得”“埃古·日格沙”“莫恩纳莎”,并对每一种风格的舞蹈内容形式、风格特点、形成因素进行逐一分析、对比。第三章“羌族舞蹈教材整理”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根据羌族舞蹈的基本形态、动态、情态以及基本韵律和基本节奏,形成基础训练组合段阶。第二部分:根据羌族舞蹈的动态特征和属性,共分为六大风格性组合训练,使学生通过此阶段的学习能够全方位的掌握,羌族舞蹈的特点达到动力定型、风格明确。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对羌族的历史、文化、习俗、民族性格以及对现阶段保存于民间的羌族舞蹈进行研究和分析,其目的是为了能够更深入的分析羌民族的特点,使研究能深入其本质,从而编创一套具有代表性的羌族舞蹈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