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多能源匹配与自适应控制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xyqz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的两大突出问题,发展电动汽车是解决这两大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燃料电池以其高能量转化效率、零排放、低噪声等优点成为驱动电动汽车的首选能源,同时动力系统的要求和燃料电池的特性都决定了配置辅助能源与燃料电池构成多能源动力系统的必要性。本文以研发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为背景,以多能源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车载多能源自适应匹配控制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详细分析了适用于驱动电动汽车的各种辅助能源系统的特性,讨论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各种拓扑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多能源自适应匹配方案。在比较分析各种功率变换器主电路拓扑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双向半桥非隔离方案设计了能量管理单元的功率主电路,并按照整车动力系统的性能要求计算了电路参数。以DSP为核心设计了能量管理单元的控制电路、通信接口电路及IGBT的驱动和保护电路。在深入研究燃料电池、辅助能源性能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运行模式,根据多能源动力系统能量匹配控制的目标和原则,提出了一种功率实时自适应跟随控制算法,实现了电电混合动力系统的能量匹配。针对双向功率变换主电路分时工作两种模式下,输出端负载非线性和参数时变性的特点,利用多模态控制思想,设计了一种包含Bang Bang控制-神经网络PID的复合控制器。在大偏差模态下利用Bang Bang控制提高系统动态响应速度,在中小偏差模态下利用BP神经网络对非线性对象较强的逼近能力及自学习能力,结合PID控制器良好的跟踪性能和快速响应特性,设计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动力系统输出电压和辅助能源电流的PID调节器。
其他文献
外地板结构由铝型薄板制成,为了降低薄板结构的不足,最佳选择是通过布筋方式来改善其力学和声学性能。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和声学分析软件Virtual. Lab Acoustic对高速列
近一个世纪以来,感应加热作为一种非接触的加热手段,在感应钎焊、感应淬火、感应熔炼、感应热固化等行业有了极为广泛的应用,目前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加热技术。高频感应加热电源具有节能、绿色和效率高的优点,使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感应加热电源仍有不足之处,通过研究感应加热电源的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来改善其容量低、精度低以及数字化程度低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感应加热电源的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型空间网架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空间网架结构有很多优点:例如有很高的空间刚度、适度的稳定性、很好的抗震能力和合理的承载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BrushlessDCMotor,简称BLDCM)是一种多变量、非线性的控制对象,PID控制等传统控制理论难以达到现代工业控制高精度和高性能的要求。模糊控制理论由于具有不需要精确数学模型,善于处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的特点而备受青睐。虽然模糊控制器控制效果较好,但参数整定较为困难,因此许多学者提出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简称GA)等智能算法对其进行参数优
蓄电池电机车是煤矿生产中的重要运输工具,目前国内大多数煤矿一直采用直流电动机进行调速控制。直流调速控制采用的是有级的串电阻调速控制,这样会消耗大量的电能,增加蓄电池的充电次数,减少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影响了工作效率。如果电机采用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控制,电机车在下坡运行或制动停车时可向蓄电池回馈电能,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的电能。论文正是针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针对矿用电机车交流调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