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硬脂酸酯的合成及细胞内给药系统研究

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eilei2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针对抗病毒药物的细胞内作用靶点,采用细胞内靶向糖脂结构嫁接物胶团载体技术,构建抗乙肝病毒给药系统,实现抗病毒药物细胞内靶向输送。利用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易被细胞摄取的性质,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增加药物的细胞摄取率,显著提高药物的疗效。探索完全抑制病毒,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为高效安全的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拉米夫定(Lamivudine, LA)为模型药物,采用DCC/DMAP偶合催化的方法对拉米夫定进行亲脂性修饰,得到拉米夫定的前药—拉米夫定硬脂酸酯(Lamivudyl stearate, LAS)。使用硅胶色谱柱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p、IR、NMR和ESI-MS对LAS进行结构鉴定。LAS的合成收率为34.2%,熔点115-117℃,分子量49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程序对LA和LAS进行定量测定,摇瓶法测定LA和LAS的油水分配系数分别为-0.95和1.82。LAS在不同pH的PBS溶液中的水解是表观一级水解过程,水解速率随着介质pH的降低而增大;在模拟体内环境中,LAS的水解同样表观为一级水解过程,半衰期为0.32 h。以碳二亚胺为交联偶合剂,使用分子量为18 KDa的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s, CSO)和硬脂酸(stearic acid, SA)制备壳寡糖硬脂酸嫁接物(stearate-grafted chitosan oligosaccharides, CSO-SA),通过’H-NMR对CSO-SA进行结构鉴定。以三硝基苯磺酸法(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 TNBS)测定CSO-SA嫁接物的氨基取代度为3.79%;采用芘荧光法测定CSO-SA嫁接物在水中自聚形成胶团的临界胶团浓度为0.32 mg/mL;使用微粒粒度与表面电位测定仪,测定CSO-SA嫁接物胶团在水中的平均粒径是460.8nm,表面电位为+29.7 mV,且嫁接物胶团的粒径随着介质pH降低而增大;使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CSO-SA嫁接物胶团呈球状,粒径为94.01 nm。以乙型肝炎病毒(HBV)转染的人肝癌细胞HepG2.2.15为细胞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得CSO-SA嫁接物胶团作用于HepG2.2.15细胞48 h和72 h的IC50(细胞抑制率达到50%时所需的样品浓度)分别为750μg/mL和680μg/mL。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标记嫁接物胶团,荧光倒置显微镜定性观察CSO-SA嫁接物胶团的细胞摄取。结果显示,CSO-SA嫁接物胶团能够被HepG2.2.15快速摄取,且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嫁接物胶团进入细胞的量增多。以LAS为模型药物,CSO-SA嫁接物为载体材料,采用透析法制备拉米夫定硬脂酸酯载药胶团(CSO-SA/LAS)。采用超滤离心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测定载药胶团CSO-SA/LAS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结果表明载药胶团CSO-SA/LAS的包封率达95.07%,载药量达39.04%。使用微粒粒度与表面电位测定仪,测定载药胶团CSO-SA/LAS在水中的平均粒径为270-300 nm,表面电位均高于+30 mV,介质pH改变对载药胶团CSO-SA/LAS的粒径没有明显影响。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载药胶团CSO-SA/LAS呈球状突起,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168 nm。采用透析法研究药物释放动力学,载药胶团CSO-SA/LAS对药物有缓释作用,体外释放行为呈现pH敏感特性,在酸性条件下释放加快,且当载药量增加时,释放变慢。CSO-SA嫁接物胶团使LAS在水性介质中的稳定性增强,在模拟的体内环境中,CSO-SA嫁接物胶团同样能大幅提高LAS的稳定性,半衰期为9.36 h。以HepG2.2.15为模型细胞,MTT法测得载药胶团CSO-SA/LAS的细胞毒性较低,载体浓度为1.0 mg/mL时细胞存活率为70%-86%。载药胶团CSO-SA/LAS能够被HepG2.2.15细胞快速摄取。通过细胞粉碎技术经时测定细胞内的LAS浓度,载药胶团CSO-SA/LAS能够将药物的细胞摄取率由4.02%提高至65.64%。以对HepG2.2.15细胞中病毒s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DNA (HBV-DNA)表达的抑制作用为指标,评价载药胶团CSO-SA/LAS的体外抗病毒活性。结果显示,载药胶团CSO-SA/LAS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药物经嫁接物胶团包载后抗病毒活性显著提高。以LAS为模型药物,单甘酯为固体脂质材料,油酸为液体脂质材料,溶剂扩散法制备载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LC/LAS)给药系统。采用过滤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测定NLC/LAS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包封率达98%以上,载药量达20.29%;当载药量为4.85-20.29%时,NLC/LAS的粒径为358-432 nm,表面电位在-30 mV以上;采用透射电镜观察NLC/LAS纳米粒呈球状突起,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25-75 nm;采用透析法研究药物释放动力学,显示NLC/LAS纳米粒对药物有缓释作用,体外释放速率随着油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当载药量增加时,释放变慢。以HepG2.2.15为模型细胞,采用MTT法测得不同油酸含量的NLC纳米粒载药前后的细胞毒性都较小。以硬脂胺(octadecylamine, ODA)与FITC的偶合反应合成硬脂胺-异硫氰基荧光素嫁接物(octadecylamine-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ODA-FITC);将ODA-FITC代替部分单甘酯制备荧光标记纳米结构脂质载体(FITC-NLC和FITC-NLC/LAS);利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脂质纳米粒能够被HepG2.2.15细胞快速摄取,具有细胞浆浓集性,且随着纳米粒的浓度增大、孵育时间的延长,脂质纳米粒进入细胞的量增多:通过细胞粉碎技术经时测定细胞内的LAS浓度,NLC/LAS纳米粒能够将药物的细胞摄取率由4.02%提高至54.27%。体外抗病毒药效结果显示,NLC/LAS纳米粒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药物经纳米粒包载后抗病毒活性显著提高。
其他文献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次研究从疾病的概述出发,阐述青春期功血、育龄期功血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
在充分调研上海智慧交通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了近期城市智慧交通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要求,提出了系统框架,并针对当前主流技术,分析了对应的应用场景。同时提出发展对策和具体建
当前,空压机是我国工业制造行业的重要源动力,空压机的能耗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我国当前对空压机变频器的改造技术重视不足,导致空压机变频器的节能性能低
针对生物分子网络、生物功能、疾病的发展及治疗领域中涉及的组合调控和组合药物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支理论的组合摄动研究方法,用于分析组合调控对系统动力学的影响。与已有
本文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了吉林省地理区位背景及现状,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对未来吉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目的探讨护士礼仪在疗养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分析和总结护士礼仪在疗养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情况。结果良好的护士礼仪可使疗养员得到心理上的平衡和稳定,对疗养员的身心
目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和自噬之间存在着联系,JNK信号通路在神经元变性和稳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异氟醚作为一种常用的吸入麻醉药能对在体或离体模型诱发脑损伤,产生神经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