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江苏泰兴人。中国近代著名的地质科学家,政论家,学者,报人。本文以丁文江的社会改革思想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总体的考察,并对其思想的产生及特征进行分析。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中国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化的时期。传统到现代的变革,专制与民主的斗争,动荡、曲折和反复,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30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但加剧了民族的苦难,又使得中国的现代转型之路停挫。丁文江的社会改革思想,正是他面对这一剧烈变动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个精英知识分子以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心对国家前途这一时代命题所作出的思考。丁文江少年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入世精神和兼济天下情怀的影响。留英七年,丁文江在英国度过了他思想的成熟期,形成了以科学为指导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接受过中西两种文化熏陶,丁文江对于中国的落后与西方的现代文明有着更强烈的感触。强烈爱国之心和社会责任感,使丁文江对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希冀远比一般人要强烈。归国以后与梁启超、胡适、罗素等人的交往对他的社会改革思想也有相当影响。由于其科学家的身份,丁文江对于国家社会问题的思考,不同于其他欧美派知识分子的纯理论宣传,他更侧重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他的思考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国防等多个方面。现代化的目标、突出的科学理性、浓厚的实用精神、精英政治的信念是他社会改革思想的突出特点。丁文江的社会改革思想的不足在于理论性不强,思想不系统,不完整。同时,丁文江对中国社会问题思考的一个基本态度是改良,这在革命渐成主流的二三十年代注定无法实现。尽管如此,丁文江的社会改革思想是他基于中国内忧外患的国情下,对国家如何在困境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的思考成果,是徐图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一种深层认识。因此,虽然丁文江的社会改革思想相对缺乏时效性,但它的前瞻性和理性务实的态度对今天的改革和建设仍有一定的启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