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混凝土除了满足结构安全外,环境友好化、性能复合化、结构轻量化是其重要的发展目标,因而轻质环保型的陶粒混凝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胶凝剂为硫铝酸盐水泥,陶粒体积含量为40%的陶粒混凝土力学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对其早期准静态抗压强度变化,冻融循环温度和周次对试样弹性模量、质量、准静态抗压强度、动态抗压强度、微观结构等影响的试验研究,并与胶凝剂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相同陶粒含量的陶粒混凝土相关性能进行比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除了满足结构安全外,环境友好化、性能复合化、结构轻量化是其重要的发展目标,因而轻质环保型的陶粒混凝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胶凝剂为硫铝酸盐水泥,陶粒体积含量为40%的陶粒混凝土力学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对其早期准静态抗压强度变化,冻融循环温度和周次对试样弹性模量、质量、准静态抗压强度、动态抗压强度、微观结构等影响的试验研究,并与胶凝剂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相同陶粒含量的陶粒混凝土相关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如下:1、早期抗压强度试验表明:随着养护时间的增加,两种混凝土准静态抗压强度都在增大,硫铝酸盐陶粒混凝土(SCC)相较于普通(硅酸盐水泥)陶粒混凝土(OCC)有更优质的早强性能。养护3天时,SCC试样准静态抗压强度已经达到28天时的90%,该性能可以很好地运用于应急抢修类有早强快凝要求的工程中。2、冻融循环试验表明:控制冻融循环最低温度为-40℃,随着循环周次增加,两种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质量均降低,试样表面剥落逐渐严重,但SCC混凝土各项指标都强于OCC混凝土。控制冻融循环最低温度为-40℃、-50℃、-60℃,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SCC混凝土弹性模量、质量均降低,试样表面剥落逐渐严重,当控制相同冻融循环次数时,随着冻融循环最低温度降低,试样出现相同效果。3、准静态压缩试验表明:控制冻融循环最低温度为-40℃,两种试样准静态抗压强度随着冻融循环周次增加逐渐降低,试样损伤加剧,相同条件下,SCC混凝土强度高于OCC混凝土。控制冻融循环最低温度为-40℃、-50℃、-60℃,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SCC混凝土强度降低;当控制相同冻融循环次数时,随着冻融循环最低温度的降低,SCC混凝土强度降低。冻融循环温度与周次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4、动态压缩试验表明:当固定冻融循环最低温度不变,随着冻融循环周次增加,两种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均降低,SCC混凝土降低程度慢于OCC混凝土。控制相同循环周次,随着冻融循环最低温度的降低,SCC混凝土抗冲击能力随之降低。通过CT扫描可以看出,冻融循环与进行冲击压缩加载均会加剧混凝土的破坏。通过对动态压缩试验得到的相对最大应力值进行数值拟合,得到了具有较高相关度的拟合公式。
其他文献
研究强冲击载荷下柱壳的膨胀断裂模式对武器性能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金属柱壳爆炸膨胀断裂结合了材料和结构破坏,存在拉伸、剪切及拉剪混合等多种断裂模式,目前对其物理机制及影响因素还不清晰。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得到冲击过程的细节,节省实验成本和时间,为理解爆炸碎裂现象的过程和内在机理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方式及结果。SPH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作为一种拉格朗日型粒子配置的无网格法,能有效避免传统有限元方法中拉格
玻璃是一种典型的脆性材料,有着重量轻,硬度高、耐腐蚀、高强度和良好透光性等优点,是航空航天、高科技产业,国防军工和人民生活等诸多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在广泛的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外部载荷的作用。因此,研究玻璃在准静态和动态载荷作用下的碎裂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普通和钢化Soda Lime玻璃的破坏和损伤进行了分析,即准静态压缩,动态压缩和端面摩擦对玻璃压缩强度的影响。
心脏疾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药物的副作用往往会导致心率失常、心率不齐等症状。因此高效经济地检测心脏药物的毒副作用是必要的。目前微悬臂传感器在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成为前沿热点。在微悬臂传感器中,初生小白鼠心肌细胞培养于微悬臂梁上,其成熟后自发跳动带动微悬臂梁振动,通过检测微悬臂梁的振动性能反应细胞的活性。微悬臂传感器中梁的振动检测与数据输出是研究中的难点。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
在密排六方金属及其合金中,随内变量强烈演化的非对称屈服效应在连续大变形过程中十分显著,影响材料的成形性能,限制其在工程上的有效利用,从而引起材料的宏观性能对应材料织构演化与微观结构方面的科学问题。本研究应用热模拟机,在200℃及10-2s-1的加载条件下,对挤压态ZK60镁合金样品进行了多屈服路径实验。运用一种含演化效应的应力不变量非对称屈服函数、一种基于累积塑性应变和应力状态对比的解析插值方法及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由于其耐高温、重量轻、耐磨损、比强度高、减震和吸能效果好且易于形成一个整体的特性,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理想结构材料,逐渐取代了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地位。冰雹会对暴露在飞机表面的复合材料产生撞击,而复合材料对撞击表现较为敏感,撞击后会造成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退化。受冰雹撞击后的复合材料损伤往往不明显、不可见,但其内部却产生了分层、裂纹、脱胶等缺陷
声子晶体是一种具有带隙特性的周期性复合材料,其带隙的调节可通过改变声子晶体的结构参数完成,研究发现带有压电分流的声子晶体的带隙特性可以被方便地通过电路参数进行调谐。传统的基于厚度电场的压电分流电路中,当电阻值增大时,电路的带隙宽度变宽,但降低了材料的减振能力。另外,声子晶体存在加工缺陷,且声波或弹性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背散射,基于声子晶体的拓扑传输近几年被广泛关注,传输过程中具有低损耗、抑制背散射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资源作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获取长久竞争优势的一项重要战略资源日益受到了企业的关注。实际上,企业的经营运作与发展,包括各类业务问题的执行和解决也都是基于知识资源开展的。然而,在当前许多企业运作中,知识管理与业务执行脱节的情况非常严重,业务执行的绩效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了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并提高决策科学性,基于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进行知识创新,本文从知识管理与产品设计全生命周期的角
热电发电是基于热电材料的塞贝克效应,使其材料内部的载流子产生定向移动,从而实现热能向电能转换的目的。热电器件结构简单、无需移动部件、可靠性高、维护成本低以及环境友好,在高科技领域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当前热电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普遍较低,限制了其在发电领域研发和应用。本文研究了含夹杂热电复合材料的有效性质和分段环形热电发电器的能量转换特征,研究成果可为热电复合材料及其热电发电器的构型优化提供理论
热/电毛细对流是指由温度/电场诱导的表面张力梯度从而驱动流体的流动。它们在晶体生长、液滴迁移、喷墨打印等各种工业生产中广泛存在,其稳定性对于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模态和非模态方法研究了热/电毛细流动的线性稳定性,并解释了流动失稳的物理机制。以下是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首先本论文用非模态方法研究了热毛细液层的瞬态增长和外加扰动放大。我们以线性流和回流为模型,重点研究在不同
废弃混凝土块经过粉碎加工处理,取处理后的再生粗骨料取代天然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实现可持续性使用。既然要用于现代工程中,则需对再生混凝土的配方进行探索,研究出一种高强度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此外,面对一些特殊环境,则对该配合比的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进行研究,探究其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首先是探究高强再生混凝土强度的配合比。调查发现含砂率、水灰比、粉煤灰掺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硅灰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