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众多复杂多样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公共服务需求迅速增长,在构建和谐社会及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的背景下,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县级政府居于承上启下,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关键层次和中间部位,是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提高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满足城乡公众不断增长且复杂多元的公共服务需求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针对目前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及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的现状,理论界陆续展开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探讨,实践领域各级政府也开始探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改革路径。本文首先分析当代我国政府六次改革过程中职能转变及重心转移,引出服务行政这一当代行政的主题与宗旨,并强调县级政府在我国服务行政实施过程中的核心与关键地位。通过分析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治理理论对公共服务理论的发展,借鉴其符合当前中国国情的因素,运用行政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运用文献研究和事例分析的方法,针对我国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分析县级政府行政人员公共服务意识、公众公民意识、政府层级之间财政分配体制、利益集团及非政府组织对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影响,认为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实施不仅与县级政府本身公共服务供给资源及能力有关,而且与影响县级政府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利益集团和非政府组织有关,如何整合各种利益,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共利益,如何培育及发展行政人员公共服务意识,如何引导公众公民意识的发育和成长,利用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建立协作关系,都是提升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所需考虑的因素。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是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均衡地区间、城乡间公共服务供给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