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随着社会发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呈现日益高发态势,严重危害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度普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和危害呈现出新的特点。既往研究大多从灾害预防、政策制定、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解释和降低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视角开始转向社会学、心理学领域。而风险认知恰恰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形成机制、影响程度提供了完备的理论说明和实践探寻。本研究正是希望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认知特点进行分析,探索其普遍的规律特点,同时构建有效的评价方法,最终为从风险认知视角揭示突发公共事件影响的一般规律特点提供参考。对象和方法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对810名参与者和617名参与者分别进行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以马航MH370客机失联为例)不同阶段、不同焦虑情绪水平风险认知特点的调查研究。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对256名参与者进行公共卫生类突发公共事件(以埃博拉疫情为例)风险认知特点的调查研究。借助探索性因素分析法对722份网络风险认知问卷进行探索,编制形成风险认知问卷。借助该自编工具对1185名中国民众、利比里亚民众和援助利比里亚医疗队队员进行风险认知特点的调查。通过E-prime设计突发公共事件敏感词再认实验任务,对援利比里亚医疗队队员107人开展风险认知加工偏向的认知实验。结果1.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认知的特点a)民众在不同两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认知均表现出在性别、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P<0.05)。b)在事件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域的民众风险认知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不同渠道发布的信息对民众风险认知的影响显著(P<0.05)。d)心理健康水平和焦虑情绪状态能一定程度上预测风险认知的变化情况。2.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认知的评估采用心理学态度问卷编制的方法能够有效评价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认知水平。针对埃博拉疫情相关的风险认知评价工具半分信度0.692,复测信度0.95,克伦巴赫α系数为0.633,因素分析法得到KMO值为0.818,Varimax旋转抽出4个因素,解释总变异的56.52%。3.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认知加工偏向的特点事件相关信息的认知加工在反应时和正确率上与非相关信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认知呈现出受众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受众所在地域特征、事件发展阶段等方面的差异化特点。通过借助心理测量范式,编制事件相关的风险认知态度问卷能一定程度对风险认知水平进行评估,通过心理健康水平和焦虑情绪状态能一定程度上预测个体风险认知的变化情况。同时,行为学认知加工任务可以发现风险认知加工中存在的注意偏向和记忆偏向,这一方法也可以从行为学层面有助于开展风险认知的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