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家电行业全球化竞争加剧,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智能化进程缓慢的背景下,全国各大家电制造商的处境十分被动。商业模式的趋同使得他们不得不加入头破血流的价格战换来少的可怜的利润。企业要想改变局面,获得新的企业价值增长点,就需要重构商业模式。在商业模式重构的过程中,企业各个方面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仅靠企业自有资金远远不够,“融资难、融资少、融资贵”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一个痛点,对于白色家电龙头企业海尔集团也不例外。海尔集团踏准时代节拍,在国家金融政策逐步开放的背景下,实行产融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战略,以求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企业的全面转型。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夯实产业资本、设立财务公司、参控股金融机构、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四大产融结合历程的研究,立足于全新的商业模式视角,从企业定位、关键资源能力、业务系统、盈利模式、现金流结构、企业价值方面深度剖析了海尔集团产融结合战略实施后商业模式的转变,并识别出其转型后面临的风险。在经营风险层面,从海尔集团传统的盈利模式看其主营产品净利率低,企业盈利能力有待提升;在关键资源能力上,海尔集团研发能力弱,发展空间受限,并且主营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国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对金融领域的带动作用减弱都会带来经营风险。在筹资风险方面,业务系统上过度依赖银行筹资渠道,一旦企业的信用评级调低,贷款利率上升,企业便不再拥有低成本资金这个关键资源能力,企业利差缩小会引发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在投资风险方面,对低成本资金的不当运用会造成多元化投资回报率低的问题,加重企业的债务负担,另外,金融资本带来的过高的现金持有量可能会加重代理问题,引发投资风险。在整合风险层面,企业要尤其注意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风险的互相传导,高财务杠杆的运用加重了企业整体层面的风险。企业的关键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在金融领域与产业之间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才能达到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协同发展也是整合风险层面关注的问题。针对海尔集团产融结合进程,提出来夯实产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科学投资决策、合理布局金融四大措施应对经营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整合风险。通过对海尔集团产融结合的风险识别和防范措施的案例研究,为正在实行产融结合战略、饱受转型困扰的制造业提供一条可以借鉴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