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特征,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使农民通过向城镇转移并最终实现市民化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最有效途径。伴随着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转移到城镇务工经商,而城镇内部正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城市化形成的人口乡城迁移会进一步加剧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矛盾,对城镇劳动力市场产生巨大冲击。与此同时,城镇现有的就业形势也会对人口城市化过程产生重大影响,如经济增长的就业创造能力直接影响到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水平、企业职工的下岗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乡城迁移劳动力的就业机会、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则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向。因此说,人口城市化与城镇就业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相互影响的两个重大问题,对未来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城镇就业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对人口城市化背景下城镇劳动力供求关系进行理性的分析,对现有城镇就业形势下人口城市化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对二者未来的协调与发展做出合理的设想,意义尤为重大。本论文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以经济计量模型为工具,采用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趋势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人口城市化与城镇就业的相互关系,实现了实证、理论与方法的统一。研究成果既丰富发展了相关经济理论,又对人口城市化与城镇就业协调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论文的写作主旨是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人口城市化与城镇就业的关系,并判定二者之间是完全对立、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还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协调关系,抑或存在某些矛盾,但绝非完全对立的关系。如果二者之间的矛盾可以调和,有没有这样一条均衡路径,既可以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又能缓解城镇就业压力,而这一均衡路径的实现又需要怎样的制度基础。为此,本论文运用当代宏观经济理论,特别是人口城市化与就业的主要原理,从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考察人口城市化与城镇就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人口城市化与城镇就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二者协调发展的均衡路径,并探讨缓解二者矛盾的发展策略。本论文共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提供分析的理论基础,序言部分叙述了论文的写作背景、研究基础、基本结构、方式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章阐述了人口城市化与就业研究的理论基础,以此为后续研究做好理论铺垫。第二部分主要是提供分析的现实基础。第三章首先系统分析了人口城市化的现状,并得出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基本符合世界城市化发展阶段规律、在某种程度上滞后于经济发展与工业化进程以及二元经济问题是制约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等结论;其次对城镇就业状况进行了现实的考察,发现了城镇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吸纳就业能力下降、三次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差距较大等问题。第三部分主要是对人口城市化和城镇就业的关系进行理论和现实的研究,是全文的重点。第四章在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下纳入了人口学与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以未来人口城市化水平发展趋势为基础,采用队列要素法客观估算和预测了未来城镇劳动力供给趋势,并结合基于经济增长的劳动力需求趋势,进行劳动力供求的均衡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城镇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但与此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增长,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就业水平的提高,二者之间并非完全对立关系,存在协调发展的可能。第五章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城镇就业水平对人口城市化的影响,在理论方面,通过对托达罗模型的借鉴与发展系统论证了影响人口城市化的相关因素,尤其是探讨了城镇就业水平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城市化的影响,在实证方面则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城镇失业率对人口城市化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城镇就业对人口城市化具有反作用,城镇就业水平直接影响到人口城市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可能性,人口城市化也是就业结构合理化的客观要求。第四部分主要是探讨人口城市化与城镇就业协调发展的均衡路径及实现策略。第六章借助于数量和现实分析确立了经济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劳动参与率以及统一劳动力市场对人口城市化与就业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增长是推进人口城市化和缓解城镇就业压力的物质基础,具有决定性作用,降低劳动参与率和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控制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城市化对城镇就业冲击的主要手段,统一劳动力市场是协调二者关系的现实选择。第七章对均衡路径实现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此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