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财富观与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在人类经济思想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深刻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财富观得以形成和发展。对马克思财富观与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进行比较研究,探析其内在联系及区别,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本文通过对马克思财富观与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的比较,发现二者财富观的联系在于他们都坚持与发展了劳动价值理论,考察了财富生产的最终目的,强调了财富分配的积极意义。他们不同之处体现在其研究方法和研究立场上,这种差异导致他们对劳动与价值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对财富的消费与财富增进的最终目的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本文分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的财富观,给出了这一时期财富观的内在联系。威廉·配第提出“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观点;亚当·斯密认为“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大卫·李嘉图对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发展,批判了斯密的价值规定的错误,重新解释了价值的决定因素与劳动时间的规定。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将财富看成客观的东西,独立于人之外进行抽象的研究。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完成者西斯蒙第,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批判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指出财富应该公平合理的分配,财富的最终追求是人的享受与消费。而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将财富放在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中进行历史的考察,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指出财富的本质就在于财富的主体,财富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本文运用文献综合与比较分析的方法,总结了马克思财富观与古典政治经济学财富观的区别与联系,得出二者财富观的比较结论。马克思财富观伴随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成熟而不断完善,其财富观具有科学性、历史性与时代性,坚持、继承与发展马克思财富观对于构建新时代我国主流财富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