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 CP)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和难治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它是以下尿路症状和膀胱生殖区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侯群,常由数种不同原因所致的具有独特形式的疾病共同组成,故又称为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 Syndromes, CPS)。CP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五大类:①下尿路刺激症状;②下尿路梗阻症状;③盆腔疼痛症状;④生殖性功能障碍;⑤精神情感障碍。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的分类方法,cP可分为二类: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Ⅱ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Ⅲ型)。其确切病因至今未明,一般认为与病原微生物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尿液返流、盆腔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心理因素等有关。目前,C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诊断和治疗上仍然存在很大争议,疗效不能令人满意.慢性前列腺炎属于中医“精浊”的范畴,其病位在精室、精窍,与肾和膀胱相关,同时与肝、肺、脾、心、三焦等也有密切关系。其病机特点是:肾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一定的优势,尤其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疗法,能够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已被广泛应用。但对其病因病机认识的不足以及证候分型诊断的不统一是CP中医证治研究的瓶颈。近年来,有医家开始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CP辨证分型进行研究,但是仍有以下几点不足:(1)调查的证型标准仍依据传统认识;(2)缺乏统一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3)证型诊断没有量化;(4)前瞻性的中医证型流行病学调查较少(5)收集病人的资料信息量较少,模糊性大。上诉诸多原因使得证型研究结论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综合全面的分析,导致认识上的偏差,使得调查得出的结论与临床实际有一定的差距。本项目在北京3家医院的中医男科,对北京市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建立数据库,统计中医证型的分布频率,分析疾病相关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调查的304例统计结果表明,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十分繁杂,出现频率较多的是湿热下注证(74.0%)、气滞血瘀证(43.4%)、肝气郁结证(37.8%),且多合并出现;出现频率较少是肾阳虚损证(29.6%)、中气不足证(27.3%)、阴虚火旺证(14.1%),且多为兼夹证。基本证型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从事脑力工种为湿热下注证的主要危险因素;西医分类ⅢA型、从事脑力和体力工种、工作时间≤8小时为气滞血瘀证的主要危险因素;病程>12月、居住不舒适、不饮用刺激性饮料、消化不良为肝气郁结证证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增大、工作压力减小、冬季发病为肾阳虚损证的主要危险因素。由于本次研究的样本量小,变量多,导致有些变量的统计分析不能进行,甚至统计结果与一般临床认识出现偏移,但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