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城市贫困问题逐渐凸现并引起政府、学术界及社会的普遍关注。重庆市不仅是新兴的、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一座老工业城市。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结构转型,重庆市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及“农转非”人员。城市贫困问题成为影响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要阻滞因素,也是不容回避的严峻的社会现实问题。本文在借鉴与吸收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城市贫困产生原因与应对措施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与深度访谈法,以城市贫困家庭为对象,从家户规模、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从业特征、收入来源与消费支出六个方面对城市贫困家庭的现状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来深入探讨城市贫困产生的原因,并且指出贫困家庭在摆脱贫困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与保护网络的缺失问题。继而,在分析中国传统社会救济制度改革历程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城市贫困问题的现实情况,深入探讨了重庆市城市贫困救助工作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主要不足。包括:低保标准偏低;低保对象审核困难;救助工作人员数量少,专业化程度不高;“低保依赖”现象出现;缺乏对贫困者自助意识的引导及自助能力的开发;城市贫困救助的配套措施存在缺陷。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重庆市城市贫困救助体系的总体目标与具体的对策建议。指出:完善城市贫困救助体系,就是在保证城市贫困者基本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救助对象的人格,努力培养救助对象自我救助的意识与能力,以逐渐地消除贫困现象,维持国家、社会的安定与团结,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同时,可以通过建立低保标准适时调整机制、低保对象有效甄别机制、城市贫困救助配套制度的监督机制、救助工作的职业化发展机制、贫困家庭的分类救助机制、再就业引导与激励机制以及社会舆论良性导向机制等来完善城市贫困救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