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探讨其发病性别、年龄、症状及体征、肝胆脾彩超结果、胃镜结果的分布差异,对首复诊肝功、便常规、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及出血结果的比较,明确其肝功能分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以及各证型(症状)的改善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医辨证论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就诊于我院肝病门诊7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包括对病例中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及体征、理化检测等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参照《中医常见证诊断标准》[1]对纳入研究的患者确定其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按照“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2]对其所属证型的疗效判定(改善率),并在中医证型诊治与治疗结果上进行自身前后对比,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总结辨证论治对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本次研究在统计学方面采用非正态性分布检验、wilcoxon检验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多项理化指标的对比分析,运用配对卡方检验对自身前后配对分类资料进行对比。结果:1.被纳入研究的7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占有45例,女性患者占有25例,男女比例9:5;发病年龄最小33岁,最大75岁,平均发病年龄(55.26±11.13)岁。2.根据症状及体征出现频率的高低排序,依次为:神疲乏力(58.57%)>食少纳差(55.71%)>寐差(54.29%)>腹水(41.43%)>齿衄(38.51%)>鼻衄(27.14%)>便溏(24.29%)、胁痛(24.29%)>胁胀(17.14%)、口干苦(17.14%)>便干(8.57%)>肝掌和(或)蜘蛛痣(1.43%)。根据彩超及胃镜结果出现频率的高低排序,依次为:脾大(67.14%)、门静脉高压症(35.71%)、慢性胃炎(21.43%)。3.肝功能属于Child-Pugh B级的患者共有67例,Child-Pugh C级患者有3例;其中Child-Pugh B级、C级的患者所属中医证型均有脾气亏虚证、瘀血阻滞证及气虚兼有血瘀证这3种。根据患者所属证型进行症状改善率的统计结果依次为:瘀血阻滞证(91.37%)、脾气亏虚证(90.14%)、气虚兼血瘀证(89.79%)。4.首诊和复诊中G的结果显示无差异性,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首诊和复诊中ALB、TBIL、ALT、AST、HGB、PLT、PT、便常规及出血情况检验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即首诊和复诊中ALB、TBIL、ALT、AST、HGB、PLT、PT、便常规及出血情况存在显著差异。结论:1.肝硬化UGH患者最常出现神疲乏力、食少纳差、寐差、腹水、便溏及胁痛;脾大、门静脉高压症、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因此就诊的患者中肝功能多属Child-PughB级。2.本病主要累及肝、脾两脏,中医辨证分型多涉及脾气亏虚证、瘀血阻滞证及气虚兼有血瘀证这3个证型,各证型(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率。3.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下,中药干预肝硬化UGH能有效抑制出血和控制再出血的情况,改善其肝功能、临床症状以及控制肝脏进一步损伤,同时能够促进蛋白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