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情志因素对脾胃病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具体表现,为发展情志致病学说提供临床依据,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文献研究:采用溯本求源、古今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情志概念、情志致病的条件和特点、情志与脾胃病的关系、常见病证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等多个层面进行阐释,探讨了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互为因果的发病机理,以及情志致脾胃病的中医心理治疗与中医药治疗的原则及临床常用方法。临床研究:制定情志与脾胃病关系调查表,按照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纳入510例脾胃病患者,并对其进行90项精神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定及脾胃病情况调查,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统计方法,研究脾胃病与量表各项目的相关性。
结果文献研究:中医学对情志与脾胃病关系的认识具有很强的理论及应用价值,心理治疗与中医药治疗相结合是治疗情志致脾胃病的最佳方案。临床研究:510例脾胃病患者中,存在一项或多项心理障碍的达到了200人次,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女性高于男性),其中躯体化症状47人次(23.5%)、强迫症状42人次(21%)、人际关系敏感症状15人次(7.5%)、抑郁症状16人次(8%)、焦虑症状24人次(12%)、敌对症状22人次(11%)、恐怖症状16人次(8%)、偏执症状13人次(6.5%)、精神病性症状5人次(2.5%)。脾胃病的病程及严重程度与情志因素呈显著性相关,但各证型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与病程的等级相关分析表明其与脾胃病病程的相关系数没有统计学意义。各证型的脾胃病患者心理障碍的分布权重基本一致,具体表现在气滞、实热、寒邪、阴虚、气虚5个证型,其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精神病性症状方面都与全国常模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中医学认为情志与脾胃病有密切关系,治疗当以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并重;脾胃病患者的心理障碍普遍存在,并与病程和严重程度相关,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以寒邪侵犯、实热、气滞三个证型表现突出,在本研究中情志影响具体表现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