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西方化,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发病率已占到常见肿瘤的第四位。大肠癌的预后与病变累及的范围直接相关。其五年生存率,局限于肠壁者为90%,淋巴结受累者为68%,而发生远处转移者仅为10%。因此,通过对普通人群进行筛查可以提高腺瘤性息肉和早期腺癌的诊断率,经结肠镜下切除息肉或手术切除,能显著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常用的大肠癌筛查方法包括粪便隐血试验、钡灌肠气钡双重造影、乙状结肠镜、结肠镜及仿真结肠镜等。粪便DNA检测是一种近年来新兴的非侵入性大肠癌筛查技术,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无需特殊肠道准备。2008年3月美国癌症协会发布了最新的大肠癌早期诊断的筛查和监视指南,2009年2月美国胃肠病学院亦更新了大肠癌筛查指南,均将粪便DNA检测列为推荐的筛查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粪便DNA检测方法是APC、KRAS、P53基因突变、微卫星不稳定性以及DNA甲基化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费用昂贵,不利于推广应用。为了降低成本,国外有学者采用定量检测粪便中长DNA片段的方法诊断大肠癌,但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30例大肠癌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粪便中的长DNA片段,以探讨该项技术的在大肠癌筛查中的可行性。
材料与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09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内镜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男女之比为1.31:1,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57.27±13.56岁。另选择30例年龄匹配的全结肠镜检查阴性者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男女之比为1:1,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32岁,平均年龄54.23±12.83岁。病例入选标准:(1)不伴其他部位肿瘤,(2)留取标本前未经任何治疗,(3)收集粪便前5天内未进行任何侵入性操作,包括结肠镜、灌肠等。粪便标本于术前或内镜检查前收集,收集后立即送至实验室,分装后置-70℃冰箱保存备用。按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Qiagen,德国)说明书提取粪便中的总DNA。提取出来的DNA保存在200μl的AE缓冲液中,并置于-20℃冰箱中。参照文献的人特异性的Alu序列引物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检测。实验结果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标准曲线制作应用直线回归法,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各组间检测数值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法)。检验结果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60例粪便标本中59例均可检测到长DNA片段。
2.大肠癌组粪便中长DNA片段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中位数为84ng/gvs4.9ng/g;P=0.001)。如果取150ng/g为正常上限,诊断大肠癌的敏感性为46.67%,特异性为100%。
3.左半结肠癌长DNA片段含量,显著高于右半结肠癌(中位数为281.5ng/gvs7.52ng/g; P=0.008)。粪便中长DNA片段含量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Dukes分期等无关(P>0.05)
4.粪便中长DNA片段检测大肠癌的敏感性显著高于粪便隐血试验(46.67%vs26.67%,P=0.031)。结论
1.荧光定量Alu PCR检测粪便中长DNA片段诊断大肠癌是简便、可行的方法。
2.粪便中长DNA片段含量与肿瘤发生部位有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Dukes分期等均无关。
3.与粪便隐血试验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4.荧光定量Alu PCR检测粪便中长DNA片段的方法具有成本低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