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自从亚里士多德开始,人们就开始了对隐喻的探索,到了20世纪,人们对隐喻的研究更加广泛深入,并掀起了隐喻研究热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眼动以及ERPs等先进技术得到普遍应用,为认知科学的发展以及语言内部机制的探索提供了新的实验手段。国际上应用ERPs(Event-related Potentials)以及fMRI(functional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先进技术对隐喻的研究很多,如Tartter(2002)、Coulson和Patten(2002)以及Sotillo&Carretie et al.(2005)等,但大多数研究都采用本族语作为语料。我国也有一部分学者应用ERPs技术对隐喻进行研究,如王小潞(2007),周海波(2008)以及赵艳丽(2010)等,此外,这些研究一般也集中于汉语隐喻或者是英汉隐喻的对比研究。本论文对中国EFL(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学习者的英语隐喻的加工机制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英语隐喻句、本义句以及错误句三类句子作为实验材料,利用ERPs先进技术对中国EFL学习者英语隐喻加工的心理机制和神经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实验过程用E-prime软件进行编写,受事进行分组实验,利用Neuroscan软件进行脑电采集并记录,然后对行为数据和ERP数据进行离线分析,结果输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整个实验完成于外语学习认知神经重点实验室。对三类英语句子的反应时、正确率以及所得脑电波形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如下:(1)行为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中国EFL学习者反应时和正确率存在差异,并且反应时与句子加工难易程度一致,其顺序依次为英语错误句、英语隐喻句最后为本意句,结果支持两步加工模型。(2)通过差异波的比较,中国EFL学习者对英语错误句的加工较之于英语隐喻句的加工引发更大的N400,说明英语错误句的语义违例程度最大,其次是英语隐喻句,最后是英语本义句。(3)脑电统计结果表明,中国EFL学习者对于英语隐喻句的加工左右脑差异不显著,说明在对英语隐喻认知加工的过程是左右脑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左右脑都参与加工过程,但是,各个脑区激活程度差异显著,激活程度的先后顺序为:额区、中央区、顶区以及顶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