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翅目害虫斜纹夜蛾适应宿主番茄化学抗性的反防御机制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286929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植物与昆虫的长期适应进化中,植物通过迅速合成许多驱避与毒害昆虫的防御物质来防御昆虫的取食、消化、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行为,而昆虫则通过形成解毒酶系统等一系列反防御机制来消除植物防御物质的毒害作用。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是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杂食性害虫,已知为害的植物高达99科290多种,对现代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危害。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L.)是研究植食性昆虫与植物相互作用的模式植物,是斜纹夜蛾的常见宿主之一。研究发现番茄在遭受害虫侵食时会合成次生物质番茄碱并产生大量的挥发性物质来抵御昆虫侵害,但是这些防御物质对于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斜纹夜蛾对其的适应代谢机制还鲜见报到。本研究以斜纹夜蛾为材料,研究了番茄虫害诱导挥发物对斜纹夜蛾的诱导抗性以及斜纹夜蛾对番茄防御物质番茄碱及其他有毒次生物质的响应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番茄植株在遭受虫害取食前后,植株体内番茄碱含量的变化。HPLC结果显示,经虫害取食后番茄体内番茄碱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番茄,其中健康番茄中番茄碱含量为0.69 mg/mL,而遭受虫害取食后番茄中番茄碱含量约上升2倍。在昆虫人工饲料中添加0.1%、0.2%、0.3%番茄碱纯品饲喂斜纹夜蛾幼虫48小时,斜纹夜蛾体重增长率都显著低于取食普通饲料的对照组。其中仅取食0.1%番茄碱饲料的生长抑制率达50%,而取食0.3%番茄碱饲料的斜纹夜蛾已几乎不生长。结果表明,昆虫的取食会显著提高植株体内番茄碱的含量,而番茄碱有助于增强番茄植株抵御斜纹夜蛾的侵害。2、为了研究斜纹夜蛾对番茄碱的反防御作用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在饲喂添加番茄碱与否的人工饲料后,斜纹夜蛾的中肠和脂肪体中基因表达差异的情况。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取食含番茄碱饲料的斜纹夜蛾的中肠中有134个基因上调表达和177个基因下调表达。脂肪体中有666个基因上调表达和302个基因下调表达,其中在中肠和脂肪体中同时上调表达的基因有30个。KEGG分析发现上调表达的基因主要富集在Metabolism of xenobiotics by cytochrome P45 0s,ABC transporters 和 Drug metabolism-other enzymes以及Glutathione metabolism等典型的解毒相关通路上。利用RT-qPCR对其中34个基因进行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数据基本一致。本研究选择受番茄碱诱导并且未被报道的GSTS1基因进行功能验证。发育表达模式发现GSTS1基因主要在幼虫期高表达,而在蛹期和成虫期的表达量非常低;在组织分布检测中发现GSTS1基因主要在中肠和表皮中表达,在头部、脂肪体和血淋巴中表达量非常低。对GSTS1基因进行RNA干涉(RNAi)结果表明,GSTS1受干涉后的斜纹夜蛾再取食0.1%番茄碱饲料,发现体重增长率被明显抑制,抑制率达到54%。结果证明GSTS1基因可能参与番茄碱的解毒代谢。3、虫害诱导的野生型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L.)cv Castlemart(CM)挥发物能显著提高斜纹夜蛾对番茄中次生物质的抗性。经过虫害诱导的CM番茄挥发物(HIPVs)处理的斜纹夜蛾幼虫在取食预虫害的番茄叶片24小时后,幼虫死亡率显著低于没有挥发物处理只取食预虫害的番茄叶片的对照组,其中一龄幼虫对照组死亡率较HIPVs诱导组高10%;二龄幼虫对照组死亡率较HIPVs诱导组死亡率高15%;而二龄幼虫诱导组的体重增长率和番茄叶片取食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体重增量为0.43mg,取食面积为0.76 cm2;诱导组体重增量为0.50mg,取食面积为1.30 cm2。而虫害诱导的suppressor of prosystemin-mediated responses8(spr8)突变体番茄的挥发物不能提高斜纹夜蛾对植物毒素的抗性。结果说明CM番茄虫害产生的差异挥发物成分在提高斜纹夜蛾幼虫对植物次生代谢的解毒代谢能力中可能具有极大的贡献。4、我们收集了健康的CM番茄挥发物(Control)及CM番茄虫害诱导挥发物(HIPVs)进行GC-MS验证,GC-MS数据显示,HIPVs中显著高于Control的挥发物有七种,包括有α-蒎烯,柠檬烯,α-水芹烯,α-萜品烯,δ-榄香烯,β-石竹烯,α-律草烯。根据GC-MS结果,我们挑选了几种番茄挥发物单品进行诱导生测实验,结果发现经α-蒎烯、罗勒烯和α-律草烯处理的斜纹夜蛾幼虫在取食预虫害的番茄叶片24小时后,幼虫的死亡率显著低于没有挥发物单品处理的对照组而体重增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α-蒎烯诱导组死亡率较对照组低18%,体重增量较对照组高0.3mg;罗勒烯诱导组死亡率较对照组低5%,体重增量较对照组高0.1mg;α-律草烯诱导组死亡率较对照组6%,体重增量较对照组高0.09mg。结果说明这几种番茄挥发物单品在提高斜纹夜蛾幼虫对植物次生代谢的解毒代谢能力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其他文献
毛竹广泛地分布于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截至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统计,其面积已达430万hm2,占所有竹林总面积的74%,在我国所有竹类资源中占有绝对优势,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植被叶片叶绿素及氮含量是植被健康、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且与土壤肥力息息相关,估测毛竹林叶绿素及氮含量对毛竹林生长胁迫、氮素缺乏情况、土壤肥力的间接估测等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本文以福建省顺昌县大干镇为研究区,通过野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彩色马铃薯除具有普通马铃薯营养丰富的共性之外,更富含花青素,具有很高的保健功能。因此,深入研究彩色马铃薯的花青素代谢调控机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黄色薯中薯3号(ZS3)、紫色薯华颂66(HS66)和红色薯华颂88(HS88)三种不同色系的马铃薯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了膨大期间(播种后60天、80天、100天)块茎的花青素含量,检测了
桉树(Eucalyptus spp.)生长迅速、产量高、用途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桉树焦枯病(Calonectria leaf blight)是热带和亚热带桉树种植区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严重威胁桉树产业的发展。依林业生产特点,抗病品种培育是控制桉树焦枯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明确焦枯病菌致病机理,为抗病品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主要环境危害之一,而镉(Cadmium,Cd)污染居所有重金属污染之首。镉对水稻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其能破坏水稻叶片的叶绿体结构,降低叶绿素含量,导致水稻生长发育缓慢,植株矮小,根系生长受到抑制等。前人的研究表明硅处理不仅极显著减少水稻含镉量和镉吸收量,而且减少镉累积在地上部、地下部以及在叶、茎中的比值。硅通过抑制水稻对镉的吸收和镉的向上运输,而增加镉在细胞壁中的沉积和自由空
本研究以闽侯县香樟次生天然林为研究对象,依据种群生态学、统计学、森林经营与管理理论,采用相邻格子法设置50 m×50m两块调查标准地,对标准地内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调查,阐述了香樟次生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群落林分有香樟、木荷、枫香、鹅掌柴、青冈、杨桐等优势树种,其中香樟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起主导作用。香樟种群及其群落的径级结构呈明显的反“J”形,表现出典型异龄林直径分布规律,林木株数随径级梯度的增大
2015年以来,福建、山东、安徽、江苏、河南和浙江等省的半番鸭和樱桃谷鸭群发生一种以软脚、短喙(喙变短,严重时舌头外露)、易骨折、严重生长障碍(僵鸭)为典型临床特征的新疫病(暂名“鸭短嘴矮小综合征”或“鸭短喙矮小综合征”),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经病原分离、鉴定证实,该病由一种鹅细小病毒变异株引起,鉴于该病以短喙和生长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为了与经典GPV相区分,暂将这种鹅细小病毒变异株命名为
蜜蜂白垩病是由蜜蜂球囊菌感染蜜蜂幼虫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蜜蜂中发病率最高的真菌病。蜜蜂球囊菌只感染蜜蜂幼虫,导致幼虫在化蛹前死亡,造成蜂群群势下降,引起减产,影响养蜂者的收入。由于加强饲养管理不能从根本解决病害,药物治疗则容易造成药物残留,天然提取物的治疗效果有限,所以抗病育种是目前抵抗病害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前人的研究已经鉴定出蜜蜂的第2和11号染色体与蜜蜂幼虫抗白垩病相关,且从编码区筛选验证出了
水稻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过程,涉及的基因较多,转录因子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水稻SPL基因家族在调控生殖发育、逆境胁迫响应等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本课题组在籼稻品种R401辐射诱变群体中获得一株苗期耐盐突变体sst,该突变体还表现出“光身”、发芽慢、结实率下降、生育期延长等性状。经遗传分析、定位和功能验证后确定OsSPL10就是SST基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SST基因进行了过量表达、亚细胞定位、互作蛋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ase),是一种几丁质水解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且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用尼罗罗非鱼肝脏作为材料,采用硫酸铵(30~70%)分级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层析、Sephadex G-200分子筛柱层析的方法分离纯化NAGase,得到的酶制剂比活力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牛至香酚对脂多糖(LPS)所致免疫应激小鼠保护作用机理。方法:将健康雄性KM(昆明)小鼠80只,自由饮水采食,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K)、模型组(M)及牛至香酚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LR/MR/HR)组,每组16只。牛至香酚低、中、高组分别按25mg/kg(BW)、50mg/kg(BW)、100mg/kg(BW)剂量灌胃牛至香酚,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