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滇池流域污染仍十分严重,降雨带来的径流面源污染为滇池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呈贡区位于滇池东岸,其为新昆明的行政文化教育中心、社会服务中心、国际物流中心。随着呈贡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该区域由降雨带来的径流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加重汇入滇池的污染负荷。因此,应应该对呈贡区域城市面源污染进行控制。昆明市通过修建环湖干渠截污工程以期削减进入滇池的污染物负荷。可利用已修建的环湖截污干渠的巨大容积,尽可能多截留收集污染负荷,提高干渠的截污效能。因此,利用模型对环湖干渠(东岸段)进行模型模拟,可得出滇池东岸城市下垫面(来自规划)城市径流污染规律,同时,可定量化研究得出截污干渠东岸段以及雨、污水进厂水质规律,为干渠以及雨、污水厂优化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在呈贡地区设置汇水区域为城市下垫面的监测点进行沉降性能及粒径分布分析,可为水质预处理设施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比较目前应用较多的各水质模型,选择了模型机理较完善,输出、统计模拟结果较详细的SWMM模型。在SWMM模型中,将滇池东岸区域划分为285个子汇水区,同时,概化管网节点369个,渠道管段400条,1个总出水口。共设置14个水文参数,17个水质参数(单个污染指标),构建了滇池东岸截污干渠内水质模型。模型经校验后径流总量、场次降雨污染物负荷和污染物峰值浓度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平均偏差分别为16%、17%,保证了模型可靠性。在实际降雨和模拟降雨下,应用滇池东岸截污干渠内水质模型对雨水干渠汇入节点水质水量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水质水量双峰时间间隔影响因素(干管长度、干管汇水面积);并对污水厂进厂(污水干渠出口)水质规律进行研究,得出在降雨条件下污水厂主要受到连续长时间低浓度负荷(SS、COD、TN、TP)的冲击;对雨水站进站(雨水干渠出口)水质规律研究得出,当降雨重现期为(1—5年)范围内,雨水站主要受到短时间高浓度负荷(SS、COD、TN、TP)的冲击,和长时间低浓度负荷的冲击(SS、COD、TN、TP)。另一方面,本文选择了汇水下垫面为呈贡老城区的合流制监测点及汇水下垫面为呈贡新城区的分流制监测点代表汇水区域为城市下垫面的关键节点。基于不同降雨场次,对监测点进行雨量、流量监测,并采集水质样品进行实测分析。实测水质分析包括:常规指标测定分析、各污染指标形态分布、沉降性能、粒径分布研究。对监测点水质水量研究得出,在多场降雨条件下,合流制与分流制监测点水样中SS指标与其他指标相关性良好,能一定程度上代表整体水质;通过污染指标形态分布得出,对于分流制监测点,TN、 COD的主要输出形态是溶解态,TP的主要输出形态是颗粒态;同时,在所监测降雨下,分流制监测点水样中COD浓度值基本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二级标准,经过沉降之后能达到一级B标;TN及TP浓度经过沉降之后基本能达到一级A标。可考虑对雨水进行自由沉淀处理,将达标雨水直接排放,而不需进厂处理过程。同时,在各场降雨下对分流制、合流制监测点颗粒物粒径区间和污染物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粒径区间20~80μm与TP、COD相关性较强,富集作用较强;应重点关注该粒径区间颗粒物的后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