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形势下,中国农村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中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兼业现象。同时,作为最关键的农业生产要素的土地也开始出现转租、转包和抛荒等现象。新形势下的农民被分化为纯农民、兼业农民、纯农民和一部分已经完全离土离乡的非农民,相应地,传统农民承包的土地开始流转,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新型的职业农民,如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农业劳动力和土地两大重要生产要素亟需重新进行整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诞生,传统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受到挑战。因此,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对农民分化、土地流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和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文章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首先,对安徽省农民分化、土地流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其次,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内部-外部”环境模型;第三,利用安徽省实地调查数据,探析农民分化程度下的土地流转现状,并进行差异分析;第四,实证分析农民分化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农民分化和土地流转两大农村现象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诞生和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2)不同农民分化程度下的土地流转意愿、流转行为和流转规模存在差异。首先,传统农民更愿意保留传统的农业经营格局,大部分兼业农民均持有流转土地意愿,安徽省土地流转并不充分。其次,兼业农民转出土地规模较小,职业农民希望转入土地,转入土地规模较大。最后,农民的经济分化直接影响着土地的流转意愿和行为,非农收入比重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成反比。(3)农民分化程度影响土地流转行为和规模。农民分化程度越高,转出土地可能性越高,转出面积越大,转入面积越小。(4)农业经营主体受农民分化和土地流转的影响。农民分化程度越高,成为非农民和二兼农民的可能性越高。现有土地面积越大,成为传统农民、一兼农民和职业农民可能性越高。希望转出土地的意愿负向影响传统农民和一兼农民,希望转入土地意愿变量正向显著影响传统农民和一兼农民。基于研究结论,论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