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分化、土地流转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cloudwing5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形势下,中国农村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中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兼业现象。同时,作为最关键的农业生产要素的土地也开始出现转租、转包和抛荒等现象。新形势下的农民被分化为纯农民、兼业农民、纯农民和一部分已经完全离土离乡的非农民,相应地,传统农民承包的土地开始流转,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新型的职业农民,如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农业劳动力和土地两大重要生产要素亟需重新进行整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诞生,传统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受到挑战。因此,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对农民分化、土地流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和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文章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首先,对安徽省农民分化、土地流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其次,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内部-外部”环境模型;第三,利用安徽省实地调查数据,探析农民分化程度下的土地流转现状,并进行差异分析;第四,实证分析农民分化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农民分化和土地流转两大农村现象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诞生和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2)不同农民分化程度下的土地流转意愿、流转行为和流转规模存在差异。首先,传统农民更愿意保留传统的农业经营格局,大部分兼业农民均持有流转土地意愿,安徽省土地流转并不充分。其次,兼业农民转出土地规模较小,职业农民希望转入土地,转入土地规模较大。最后,农民的经济分化直接影响着土地的流转意愿和行为,非农收入比重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成反比。(3)农民分化程度影响土地流转行为和规模。农民分化程度越高,转出土地可能性越高,转出面积越大,转入面积越小。(4)农业经营主体受农民分化和土地流转的影响。农民分化程度越高,成为非农民和二兼农民的可能性越高。现有土地面积越大,成为传统农民、一兼农民和职业农民可能性越高。希望转出土地的意愿负向影响传统农民和一兼农民,希望转入土地意愿变量正向显著影响传统农民和一兼农民。基于研究结论,论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正> 1 有意遗忘和认知抑制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自Ebbinghaus在1885年发表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就成为心理学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心理学家对遗忘过程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明确要求把三农建设作为跨越式发展的根本路径和提高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着力构建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具有兵团特色的农业发展格局。作为现代化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我国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基础,是对未来土地利用发展趋势所作的预先估算,规划顺利实施与否将直接影响土地利用方向及状况。在土地管理的实际工作中,由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化”同步发展的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粮食主产区是我国粮食供应的主要区域,如何实现粮食主产区
大学生创业激情是大学生创业活动过程中表现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发现:创业环境(文化氛围、环境支持性)、行为因素
【正】 唐高祖李渊承隋末大乱之际,举太原一郡之兵,入据关中,东征西讨,南略北伐,在短短几年内,扫平群雄,收拾天下残破局面,定唐朝三百年伟业宏基,这与其军事战略思想有极为密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风貌受到广泛的关注,景观提升势在必行,结合工作中的经验提出了河道生态、景观亲水、水系沟通的景观提升方法,从水利、景观、植物、政策等角度
<正>在数字媒体时代,很多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边缘性和反叛性时都以性别为利刃触动观众敏感的神经。从影像到沉浸的转变,既是依赖数字表演的当代艺术,特别是剧场艺术的重要特
北宋时期的杨家将以其英勇善战的事迹和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受到世人敬仰,人们把他们的故事编成戏曲、书籍等广为流传。通过这些媒介,后世人也了解到杨业及其子孙个个武艺高超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以及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使用权大量向外流转。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为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威胁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