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图性作为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译者进行语篇分析时应首要考虑的一个因素,而翻译实践又是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翻译过程中同样离不开对意图性的分析。充分理解原作者的意图性,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思想、风格以及写作技巧。鉴于意图性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意义,本文在“功能对等”理论和“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提出“意图性原则”。该原则强调的核心思想是:译者要注重对原文意图性的解读与重构,以此为目的灵活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文学翻译是文学创作基础之上的艺术再创造,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在文学翻译过程中,时时都体现着意图性原则。一个严肃认真的译者既要分析原作的创作意图,把握原作的精神,又要把这种意图在译文中最大限度地予以再现。再现文学作品的意图需要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本文从宏观层面探讨了归化/异化和直译/意译策略,并区分了两组策略的异同。在宏观策略的映照下,分析了注释法、替代法、修辞手法、词义引申和反面着笔等具体的翻译方法与技巧。翻译策略的选择与译者直接相关,他在翻译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只要能忠实而准确地再现原作意图,任何翻译策略和方法都是可行的。最后,本文还对违背意图性原则的译例进行了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