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DBMS的缓冲区自适应管理技术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ang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据库功能和规模的膨胀与数据库性能调整的复杂已渐渐成为应用中严峻的问题。自适应数据库是一种新兴的数据库技术,其目标是将日益复杂的数据库调整任务从系统管理人员转移到系统自身,以降低系统管理成本、提高系统性能质量。缓冲区管理技术是DBMS中关键的技术之一。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提出关系DBMS的缓冲区自适应管理技术。为使关系DBMS的缓冲区管理达到自适应目的,通过分析负载特点,构造了一个基于访问模式的代价评估模型,自适应地调整DBMS缓冲区预取算法、替换算法、合并I/O等。该模型参数的选取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反映负载特点,能快速从系统直接获取,减少不必要的系统开销。研究各传统缓冲区替换算法的优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LRU替换算法。该算法在基于访问模式的代价评估模型基础上,对于原来需要采用LRU替换算法的工作负载,采用改进的自适应替换算法,使缓冲区命中率达到更高。DBMS缓冲区的存在根本上是为减少系统I/O次数。在工作负载特点为顺序访问数据的情况下,进一步自动合并地址连续的I/O,减少I/O次数,使系统性能提高。分析已有自适应系统的特点,结合数据库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将自适应反馈系统应用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缓冲区管理模块。做到对原始系统体系结构改变最小,结构清晰,系统拓展性好,对系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DM是具有自主版权的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在DM上采用缓冲区自适应管理技术,将缓冲区自适应算法和自适应反馈系统应用到DM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研究结果表明,缓冲区自适应管理技术使DM数据库在不同工作负载下,自动调整缓冲区管理,提高系统性能。
其他文献
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产生了新型的商务模型:移动电子商务。在无线网络环境下进行商务活动,安全性是用户关心的主要问题,也是制约移动电子商务推广的主要因素。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指纹识别作为一种重要的身份验证手段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热点并且渗透到日程生活的各个方面,指纹识别至今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但是我们对于高效指纹识别方
随着Internet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网络息息相关,网络安全问题日显突出。相对于静态的、基于包过滤策略的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动态的、以数据分析与处理为核心
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提供商)是一种业务租赁模式,企业用户可以直接租用ASP的计算机及软件系统进行自己的业务管理,从而节省一大笔用于IT产品技术购买
随着计算机硬件成本的下降,拥有大量计算机节点的集群环境正在普及。服务部署概念的出现为安装配置这些节点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可能。在基于存储层次虚拟化
社交媒体平台是获取人们的观点、态度、意图和主观内心世界的一种重要途径,而自然语言处理和情感分析等相关技术则提供了有效的处理手段。本文面向微博的大规模文本数据,对用户
数字电视是电视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跨学科综合产物,被称为中国21世纪前景最广阔的产业之一。在数字电视系统中,如何解决异构平台和操作系统对上层应用支持的问题,是
本文提出了数据可视化效果更加自然的位置可调SOM算法。自组织映射的迭代优化方法会使其陷入局部极值,进而降低数据可视化的质量,ISOMAP算法可用来对其进行指导以避免局部极值
Internet的迅速发展促使基于TCP/IP协议多媒体会议的产生,ITU-T组织提出H.323协议用于构建VoIP系统和多媒体会议系统并取得广泛的应用,但H.323协议比较复杂,可扩展性不好,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