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曼·雅各布逊是20世纪伟大的美籍俄裔语言学家,文艺理论家和符号学家。同时,作为莫斯科语言学小组的创始人之一,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人物,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布拉格学派的发起人之一,雅各布逊为20世界人文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他的语言学诗学开创了跨学科发展的新时代。 雅各布逊的语言学诗学理论主要研究语言艺术相对于其他艺术和其他各种语言行为的特殊差异,而诗性功能理论是其核心。雅各布逊把广博的语言学知识运用于诗歌文本分析中,并从语言的功能中抽离出一种诗性功能,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揭示了“诗之为诗”的内在生成机制。他的语言学诗学观是利用广博的语言学知识进行诗歌的文本分析,因此对他的语言学诗学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开拓视野,实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但相比雅各布逊对语言学的贡献,目前学界对他的语言学诗学研究还很不够,尤其是国内尚无对雅各布逊语言学诗学的系统深入的研究,且对他“语言学诗学观”方面的代表论文没有进行充分整理和翻译。因此本文的研究意义之一就在于将相关的零散的原始资料搜集出来,亦算得上是做一些初步的整理工作。 本文首先陈述了国内外对雅各布逊的研究现状,而后阐述了诗性功能理论的理论基础,形成,内涵及实现手段。雅各布逊认为,语言的变化无论多么复杂,都是出于某种目的,为实现某种功能。他在继承和发展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语言的六要素和六功能说:所有的交际行为都由六个因素组成,而信息的焦点集中在不同的要素上产生不同的功能。诗性功能就是指向信息本身的倾向,为其自身聚焦于信息,而诗歌就是诗性功能占主导地位的语言信息。“诗性功能”的运作解释了文学作品何以成为文学作品,诗何以为诗。“诗性功能”的实现赋予了诗歌独特的结构特征—“平行”,它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同时,诗歌中的语法的作用也不可磨灭,雅各布逊对大量诗歌文本的分析证明了他的诗性功能理论体系。因此,在本文的最后,作者将雅各布逊诗性功能理论运用于中国诗歌分析,验证了雅各布逊诗学的普适性。 本文选择的研究角度,不是单纯从文学方面或者语言学方面入手,而是争取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本文就雅各布逊“语言学诗学观”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和运作机制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雅各布逊的“语言学诗学观”有个较为整体的把握,从而使人们对文学与语言的关系以及文学语言的特征有了新的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必将影响到总体的文学观念的改变,从而弥补了原有理论的缺失与不足,并为文学理论的发展确立起一个新的增长点,其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不能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