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协调问题也慢慢显现,为了缓解这个尖锐矛盾,一场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悄然拉开了帷幕。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作为服务农村的主要力量,也必须顺应改革的大趋势,不断推陈出新,源源不断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市场:秩序混乱、资金大量外流、机构网点的覆盖率太低,导致民间资本很难有正规的融资渠道,正是在农村金融的乱象之下,村镇银行带着缓解农村供需困境的使命,登上了服务农村金融的历史舞台。村镇银行是设立于我国农村地区的为当地“三农”提供融资服务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了让其更好地完成使命,国家先后出台了十余个一号红头文件,为其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然而在发展起步的初期,村镇银行便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我们不得不在重视其数量飞增的同时更加关注其对风险的管理与控制能力。本文就是以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为对象展开研究,通过前期大量的文献整理,确定了文章的研究思路。首先介绍下我国村镇银行已经走过的九年发展时光,然后结合态势分析法与PEST分析法对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前景展开定性分析。随后探讨了我国村镇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机制与面临的常见风险的控制现状。紧接着,通过对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经验进行借鉴,通过对国外社区乡村银行的风险控制理论进行学习,获得了完善我国村镇银行全面风险控制的诸多启示。此后,文章转入定量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村镇银行风险控制能力测度指标体系,采取模糊综合法对我国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水平给予评价,同时使用了一个案例进行验证,得出我国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特别是在风险数据库的建设、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的储备、农村地区信用评估体系的建设等方面距离监管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今后应该着重加强。最后依照前文的分析,提出了改进我国村镇银行风险控制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