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语学习中,听力理解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接收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认识心理过程,需要集中精力对信息进行加工,听力理解与“注意”有着密切的关系。Anderson(1989,1995)在他的听力加工模型中将听力理解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感知处理阶段,解析阶段,使用阶段,并指出“注意”是感知阶段的重要部分。笔者在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力的初步调查中发现,英语学习者听力困难主要处于感知处理阶段和解析阶段。为此,如何帮助学习者克服两个阶段的听力困难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关键。对注意研究最早出现在认知心理学中,并逐渐延伸到了二语习得研究领域。Schmidt(1993,2001)指出,注意是语言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并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国内英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研究对注意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已经开始,但课堂实验的研究不多,特别是英语听力方面的研究更少。为此,笔者基于Schmidt的注意理论和Anderson的听力模式,在2012年对广西民族大学非英语专业4个班进行教学实验研究,探讨注意策略的教学干预对提高英语学习者听力理解水平的影响。笔者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工具包括听力困难调查问卷、听力策略使用问卷、听力测试和自测表;定性研究工具主要为教学观察和对学生的访谈。实验结果发现:实施教学干预后,两个实验班的听力理解总体水平显著提高;但实验1班在判断题得分并无显著提高,实验2班在所有问题得分上都有显著提高。根据听力水平变化曲线发现,学习者前半学期的听力理解的提高程度高于后半学期的提高程度。从数据分析看:注意教学策略对提高学习者听力水平有积极的作用;学习者的听力水平的提高程度是先快后慢,这是否与学生学习的任务和困难逐渐增多有关;文理科学生在听力注意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结果,这是否与学习者的语言基础或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风格有关。而这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