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景观视野下的成都古典园林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iye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一道人文景观,也是一道文学景观。在物质实体上,它包含着建筑、造山、理水、艺木等造园艺术;在意识形态上,它蕴含着文人的文学书写。园林不仅仅是建筑、山水和动植物的有序排列,也是文人在其间游赏、唱和的历史见证。文人在园林里雅集、饮酒、赋诗之余,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意识融入了园林。我们可以认为,园林的建筑实体、文人雅集和文学书写共同构成了园林的历史空间。纵观巴蜀园林研究,或局限于园志、史话的编纂;或局限于园林的造园技艺的探讨。前者往往遮蔽甚至是割裂了历史信息,后者则忽视了园林发展的文学要素。鉴于此,本论文以时代发展布线,有机结合史料记载与文学书写,选取武侯祠、浣花草堂、成都西园、合江园和江渎庙园五座成都园林为研究对象,呈现其历史兴废面貌,研究其文学景观。
  第一章考述中唐以来武侯祠的兴废变迁,研究其文学书写和文化内涵。现存武侯祠的前身是先主庙,建于蜀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武侯祠始迁来与先主庙并存,唐前历史不彰。唐代杜甫拜谒武侯祠,创作了著名的《蜀相》诗。杜甫歌咏诸葛亮影响深远,塑造了诸葛亮的文学形象,构建了武侯祠古柏的文学景观。武侯祠在晚唐、两宋时屡废屡建。明代前期出于君臣尊卑的考虑,撤除武侯专祠,与先主合祀,至明后期才得以恢复。清代武侯祠受到朝廷和地方的重视,历经频繁重修增胜,成一规模宏大之纪念园林,文学书写的主题也由单纯凭吊怀古衍变为雅集唱和、游赏感怀。经过历代兴建和文士题咏,武侯祠既承载了“立教化民”的政治模范,又寄托了“君臣契合”的文人理想。
  第二章论述浣花草堂兴废变迁和文学景观的形成。浣花草堂原是唐代杜甫旧宅,杜甫离蜀后日渐颓败。晚唐韦庄的重建使草堂成为后人凭吊纪念杜甫的场所。两宋时地方长官的重建使草堂形成纪念祠宇。元代增建了草堂书院,明代弘治十三年(1500)的修缮奠定了后世草堂依中轴线对称的多重院落式布局,使草堂具备中国古典园林构园要素,成为纪念园林。清代草堂历经多次修缮,最终遗存至今,成为游赏与纪念兼具的园林。杜甫居住草堂期间的创作以及杜甫的精神品格赋予了草堂隐逸和忠君爱国的文化内涵,成为后世士人题咏或修缮草堂的强大动力。以“浣花溪游江”为代表围绕草堂开展的凭吊和雅集活动构成了历代浣花草堂文学书写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还原成都最具代表性的官署园林西园、合江园和江渎庙园的历史兴废和文学书写。宋代张咏重修成都府署时即造园林,称为西园。西园的修建是为了方便官员休息和接待,后来对普通市民开放。西园雅致的景观为文人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题材与素材,吸引了诗人的普遍关注和反复歌咏。合江园的修建始于唐代。唐宋时期,合江园成为文人、官员、普通市民聚会、游玩、避暑之地。明代之后由于水道逐渐淤塞,合江园开始荒废。诗人书写合江园的作品将政府的恤民之意、游人的赏奇之心、诗人的人格之洁都融入到了合江园的景观之中,具有了深层的历史、人文意蕴。江渎庙园的主体江渎庙最早出现于秦朝,其后历朝历代基本上都延续了江渎祭祀的传统,官方都予以了重视。以江渎庙为主体形成的江渎池园,目前资料来看以宋代游人较盛,当时很多著名文人都喜欢到那里纳凉赏荷,并将眼前的美景写进诗中。
  结语总结全文,揭示了成都名人纪念园林的诗史意义和文化符号地位;分析了官署园林的文化功能,即作为地方文化生活的城市公共空间。从文本意义的角度来看,成都古典园林承载了城市发展变迁的生活史与心灵史。
其他文献
孔孟的政治思想在儒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历代王朝的政治产生了持久的深刻的影响。综观孔孟的政治思想的丰富内容,我认为,实现"天下为公之大道"是他们全部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他们作为真诚的理想主义者政治追求的关键。这也是本文论述的主题和阐明其现代价值的基本依据。在孔孟政治思想中,"道""仁""正""和"代表了其所含的基本理念,并贯穿于其整个学说之中;可以从政治合法性的根据、政治运作的要求、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与此同时,伴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社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导致社会各阶级阶层的传统结构出现变化和重组。其中,作为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的工人阶级也出现一定的分化趋势,即从不同所有制企业上看,工人阶级分为国有企业工人、集体企业工人、个体和私营企业工人、外资企业工人,以及中国海外劳工;从职业身
孟子为解决战国中期社会的全面危机及儒家仁道遭遇的严峻挑战,丰富和发展了孔子的内圣外王之道。他从天道观、心性论、民意、历史传统和现实要求等角度论证了仁道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他认为天赋予人善性,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具有仁义礼智四端,扩充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就能实现仁、义、礼、智。这四心是创造道德价值的源泉,是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因此保存和扩充四心是人的责任和使命。他提出了“存心”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从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高度阐述了廉政及加强廉政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从党中央颁布的一系列相关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党风廉政建设己经成为国家反腐战略之一,正是基于反腐倡廉文化建设的需求,党提出了共产党人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政治主张。可以说,廉政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廉政文化建设对于廉政建设来说是治本之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这是关系到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当前农业农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发,找准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探索适合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可参考、便于实际操作的示范模式和发展路径与对策。改革开放30年来,定南县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农村发展,全县农村社会经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加上各国经济关系的广泛发展,全世界的人都能很容易地相互交流,世界上不同语言人们的交流机会和次数也增加起来了,所以语言障碍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在语言的交流中,经常会出现把别的国家语言的发音和用法运用到自己语言系统中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新词语。新词语的兴起,丰富了语言的词汇系统,方便了各民族的日常交流,同时提升了新词语在词汇学研究中的地位。阿拉伯语和汉语新词语对比研究
学位
网络游戏塑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因为作者的力量,网络游戏聚集了来自跨越时空,无分时、地的各种玩家。通过游戏,作者与玩家共同创造出一个充满奇迹、命运多变的世界。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间搭起意义之桥的就是游戏“世界观”。本文主要从“世界图景设定”、“剧情故事设定”、“运行规则设定”三个方面探究“游戏世界观”,以期了解“游戏世界观”是如何构建一个具有整体性的虚拟世界,如何为现实世界的人们提供意
学位
日本是境外鲁迅研究开展得最广泛、深入的国家。其中,竹内好的鲁迅研究不但在日本,甚至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从90年代中后期起,伴随着国内学界对现代性问题的思考,“竹内鲁迅”作为一种异域资源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被广为研究、引用的对象。进入21世纪后,对“竹内鲁迅”的反思开始增多,尤其是其本原论、主观性的思想倾向受到了诸多质疑。在笔者看来,这种毁誉参半的原因与我们对“竹内鲁迅”
学位
1977年,朱天文姐妹等青年才俊在胡兰成、朱西宁的支持和指导下,创办了《三三集刊》,吸引了大批文学青年麇集周围,形成了三三文学集团。三三文学集团存在时间不长,但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作家,其中部分人后来又影响了一些后辈作家。这些作家在文学书写上有着内在的继承脉络,构成了“三三”谱系。“三三”谱系作家的小说书写,影响和推动了台湾当代小说的发展,也证明了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绪论部分对“三三
学位
二十世书香门第,五百年忠厚人家。宝应朱氏作为明清江淮间名门望族,历经二十余代、五百余年,向以诗书继世、忠厚传家,风雅不辍、弦歌不息,几于代代有作、人人有集。明清两代朱氏一门共造就学人70位、著述260种,现存者亦达110种之多,群星璀璨、著作如林。其著述涵盖经、史、子、集四部,对经学、文学、史学、文献学、小学、金石学、医学、农学、水利学等门类均有涉猎,合义理、考据、辞章三门学问,而尤以文学、经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