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连市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当前又正处于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为缓解区域发展中日益加剧的矛盾与冲突,国家发改委积极推行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充分吸收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研究所遵循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大连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创新而形成的。
“可建设用地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自然条件适宜建设或稍经改造适宜建设,且不处于国家政策和规划限定的各类禁止开发区内的土地资源。”作者基于可建设用地的概念并结合大连市的实际情况,对“可拓展建设用地”进行了定义,可拓展建设用地是指在可建设用地中除去已建设用地余下的那部分能够满足工业和城镇建设的用地。
本文以满足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的要求为前提,立足于大连市概况以及建设用地情况,充分引用大连市主体功能区划课题组的数据,并借鉴《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技术规程》的计算方法,运用GIS技术,依托Mapinfo8.5空间分析软件的数据管理和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动态格网制作、属性数据录入、地形分析、缓冲分析、空间叠加等等,进而测算大连市可拓展建设用地的总量及分布,得到大连市可拓展建设用地总量为2767.82km2和大连市可拓展建设用地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又基于“一票否决”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大连市可拓展建设用地进行等级评价,将大连市可拓展建设用地分为一类、二类、三类用地,分别为862.32km2、1679.05km2、226.45km2。最后,笔者根据对大连市可拓展建设用地的情况提出了开发时序及可持续利用的合理化建议。
本文基于“可建设用地”的概念对“可拓展建设用地”进行了定义,并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大连市土地利用的实际,将《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技术规程》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并运用“一票否决”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结合GIS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获得的结论比较精确,切合实际,一目了然。这对大连市确定未来开发方向,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大连市域内各区域功能定位,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对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说,本论文对大连市可拓展建设用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