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环农业”是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五大新名词之一。其实,早在这一名词“被正式明确”之前,国内理论界、学术界和农业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就已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有些甚至已经见到了成效。我们设计并研究我国循环农业发展问题,一方面是为了应我国“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是为了抛砖引玉。显然,这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就思路与框架而言,本研究共分为五大部分。各部分的内容简介如下:
第一部分为引言。阐述了开展本研究的目的,研究重点和难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思路与框架等。
第二部分为循环农业发展理论概述。阐释了循环农业的内涵,循环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意义等。指出:中央目前所倡导的循环农业,已经不同于初级循环的传统农业;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理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等,都是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我国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是我国走生态农业路子的本质要求,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是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解决现代常规农业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明智选择。
第三部分为我国循环农业发展实证分析。剖析了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比较成功的雏形,我国循环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指出:在我国循环农业发展中,清洁能源或以清洁能源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绿色农业基地不断涌现,生态小循环发展迅速,规模畜牧场生态化治理工程得到稳步推进,“变废为宝”的深加工型企业不断增多;并且已经出现了“畜—沼—粮”循环型、“废物—饲料—能源”循环型、“三维”农业循环型、立体农业型、清洁能源型、生态能源型、设施农业型、休闲观光型等比较成功的雏型;但还存在认识不足,仍处于初级阶段,经营规模和技术运用有制约,缺乏系统规划,无法保证大量的资金投入,市场动力显现不足,技术研发推广有些滞后,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等诸多问题。
第四部分为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我国循环农业发展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我国循环农业发展中应推广的模式等。指出: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全面贯彻落实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指示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传统观念,坚定不移地发展循环型农业和农村经济,用循环经济的运作规律来防治农业点源和面源污染,以农业循环经济引导传统农业向工业型大农业发展,引导资源耗费型农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型农业转化,打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框架,培植农业循环经济载体,推动农业产业与其它产业的共生互动,进一步探索农业节本增效新途径,逐步实现粗放农业向精准农业的转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在推进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坚持生物链和生态产业链原则、“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原则、“分阶段、分层次、分产业带建设”原则、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原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原则、政策引导和市场主导结合原则等几个基本原则;可推广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平原农区“粮饲—猪—沼—肥”生态模式、西北地区“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城郊生态循环模式、现代套种套养模式等比较成熟的模式。
第五部分为推进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提出了推进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其中,对策措施包括:要增强循环经济意识;要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制订科学规划;要着重突出“绿色”结构;要以科技为先导;要加强载体培植;要健全农业监控体系;要保护耕地、水等自然资源;要推行清洁生产等。政策建议包括:建立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新型政绩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土地承包制度;建立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投入政策制度;建立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税收和金融政策;建立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性保险制度;建立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建立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制度;建立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保障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