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农业生产和乡镇农业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迅速发展。但随着不断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农村资源逐渐外移,导致农村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严重困乏,严重制约了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农村的落后,已经严重影响我们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镇经济增长、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对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首要任务是,联合农户、合作社及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以往“单打独斗”式分散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标准化、结构化、规模化的产业模式,串联农业生产上下游各个环节。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具有极大的优势,它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近年来,L镇一直在围绕农业产业化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特色农作物种植,在县域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目前整体发展水平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中存在一些如存在土地流转不畅、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企业规模偏小未能形成龙头效应、初级工加工为主利润低及“农企”利益关系矛盾突出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基层乡镇L镇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为原点,结合现有L镇农业产业各种模式发展情况及其特点,在解读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阅读法、调查统计法、实地调研法以及比较分析法分析基层乡镇农业产业发展的特点。指出了L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对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基层视角对发展农业产业化应采取的对策建议提出意见建议,以期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更好推动规模化生产经验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