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表达性是指一个人通过其外在表现来体现情绪刺激的程度。人类通过情绪表达,这一将个体内在的情绪体验通过外显的表现表达出来的行为,不仅实现了人际互动中的信息交换,还有效释放了情绪压力,这一过程对人们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身心健康的保持都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对情绪表达的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大学生活作为连接学校环境与社会生活的过渡阶段,是大学生人格发展与稳固的重要时期。对大学生的情绪表达状况进行研究,考察其人格特质与情绪表达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在这一关系中起到内在影响作用的因素——如共情,并探究其造成影响的作用机制,对于把握与改善大学生的情绪表达表现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简版大五人格因素量表(NEO-FFI)、中文版人际反应指数量表(IRI-C)和伯克利情绪表达性量表(BEQ-C)对51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大学生大五人格、共情能力和情绪表达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大学生总体来说拥有较好的人格特征、中等偏上的共情能力和较高的情绪表达程度;在具体的情绪表达类型上,大学生更倾向于对积极情绪进行更为充分的表达,对消极情绪倾向于采取抑制的策略。(2)大学生情绪表达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比男生更乐于进行情绪表达,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3)大学生大五人格、共情和情绪表达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外倾性、宜人性和共情分别与积极情绪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外倾性和共情分别与消极情绪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开放性和宜人性分别与消极情绪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尽责性和共情分别与消极情绪抑制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和共情分别与积极情绪表达强度呈显著负相关;共情与消极情绪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4)共情在大学生人格与情绪表达性之间起中介作用。共情分别在神经质、开放性维度与积极情绪表达之间起正向完全中介作用;在外倾性、宜人性维度与积极情绪表达之间起正向部分中介作用;在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维度与消极情绪表达之间起正向部分中介作用;在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维度与消极情绪抑制之间起负向完全中介作用;在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维度与积极情绪表达强度之间起正向部分中介作用;在宜人性维度与积极情绪强度之间起正向完全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