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二维超导体展示了诸多新奇的物理现象,例如高温超导、拓扑超导、伊辛超导等等,是目前凝聚态物理的热点领域之一,也是探索具有更高临界温度和临界磁场等的超导体系的理想平台之一。鉴于二维超导体的结构特点,要深入理解其中的很多新奇物理现象的机制,需要制备出高质量的薄膜材料,并通过改变掺杂浓度、施加磁场和电场等手段对其物理性质进行精确地调控。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离子固体调控和范德瓦尔斯堆叠等新的调控手段,研究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维超导体展示了诸多新奇的物理现象,例如高温超导、拓扑超导、伊辛超导等等,是目前凝聚态物理的热点领域之一,也是探索具有更高临界温度和临界磁场等的超导体系的理想平台之一。鉴于二维超导体的结构特点,要深入理解其中的很多新奇物理现象的机制,需要制备出高质量的薄膜材料,并通过改变掺杂浓度、施加磁场和电场等手段对其物理性质进行精确地调控。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离子固体调控和范德瓦尔斯堆叠等新的调控手段,研究了用机械剥离方法和分子束外延技术制备的几种二维超导材料的极低温强磁场输运性质,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开展了基于Bi2Sr2CaCu2O8+δ铜氧化物高温超导的相位敏感实验,证明了其具有s波配对对称性。为了克服过去研究中样品的不确定性,我们利用范德瓦尔斯堆叠技术,制备出了原子级平整、厚度仅为几个纳米的薄膜形成的纵向转角隧穿结。我们观测到了不依赖于扭转角度的约瑟夫森耦合,这明确表明Bi2Sr2CaCu2O8+δ具有s波的超导成分。(2)首次在锡烯中发现超导电性并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我们在PbTe衬底上制备出了厚度只有几个原子层的锡烯薄膜,发现厚度为两个原子层及以上的锡烯薄膜可能具有超导电性,这是首次在灰锡中发现超导电性。其转变温度随着薄膜厚度以及PbTe衬底的厚度的变化在在0.5 K到1.2 K间变化。结合极低温电磁输运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我们观测到了单带超导到双带超导的演变。结合理论计算,我们发现这些锡烯薄膜具有非平庸的能带结构,表明这一体系可能是拓扑超导体系。(3)利用锂离子固体调控方法,在高温超导体Bi2Sr2CaCu2O8+δ中观察到可逆的超导-绝缘体转变。我们结合原位电阻-霍尔-隧穿谱等测量了不同载流子浓度下的性质,发现超导-绝缘体转变具有二维相变的特征,调控导致的态密度变化反映的是由超导能隙到赝能隙最后到绝缘能隙的演化。该研究还说明,离子固体调控技术是调控和研究二维材料的一个有力手段。(4)研究了锂离子插层的TiSe2薄膜的性质,观察到转变温度可达~1.6 K的超导电性和量子金属现象。在磁阻测量中,我们还观察到了量子振荡,这表明体系中存在周期性的超导调制,调制导致的涨落可能是量子金属现象的起因。通过改变掺杂浓度、温度、磁场等条件,我们发现量子金属相是与磁阻中的量子振荡共生共灭,这表明周期性超导结构导致的相位涨落可能对量子金属现象的出现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Ia型超新星是恒星演化到晚期的热核爆炸现象,对恒星物理、星系演化和宇宙学都有重要意义。但Ia型超新星前身星的物理机制问题还未被解决。我的论文工作通过研究超新星SN 2014J、SN 2018oh和一个样本统计工作,研究Ia型超新星前身星物理机制。我们用地面和哈勃望远镜观测了近距离且高度红化的SN 2014J,从光极大前9天覆盖到光极大后900天。SN 2014J属于普通型Ia超新星,但在早期星云相
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作为一种适配分子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tRNA由接受臂、D环/臂、TψC环/臂、反密码子环/臂和可变环组成三叶草状二级结构。其中,D环和TψC环上分别具有丰富的二氢尿苷(dihydrouridine,D)修饰和假尿嘧啶核苷(pseudouridine,ψ)修饰,D环和TψC环因此而得名。tRNA能够被切割产生tRNA衍生的小RNA(tRNA
地震模拟对于完善地震学理论和抗震救灾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大规模地震模拟在计算和存储方面都面临严峻挑战。基于“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已有工作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实现了唐山地震的高效高精度模拟。然而,我国大多数地震发生于川滇地区等地形复杂的区域,无法使用传统的有限差分方法准确模拟地形效应的影响。在前述唐山地震模拟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引入曲线网格以精确描述复杂地形,并针对新算法更复杂的计算和数据特性,提
尺寸效应始终是纳米材料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当其尺寸减小到十纳米以下,甚至达到亚纳米级别的时候,纳米材料的性质往往会发生质的飞跃,而在纳米材料研究中,其尺寸减小所带来的性质上的质变是我们追求的核心。一维亚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主要依赖于其径向尺寸的减小,径向尺寸减小到一定程度可能会使其结构,构象甚至性质发生巨大的转变。一维亚纳米材料尺寸接近线性大分子,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构象。能够像有机大分子体系一样,在溶剂
星系的光谱由几个重要部分组成:连续谱、吸收线、发射线。所有这些组成成分都会被分布在星系内部的尘埃所影响。尘埃对星系光谱紫外、光学、红外波段都有着影响,并且波长越短影响也越大。尘埃能够吸收短波长光子(紫外、光学),并在远红外波段发出辐射。因为尘埃消光会使得星系光谱的整体形状和幅度都发生改变,所以在通过星系光谱测量星系各成分性质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尘埃消光的影响。如何更好的测量星系内禀尘埃消光一直是星系
记忆的巩固理论表明,通过神经环路中基于基因调控的突触结构的持续修饰,新获得的不稳定的记忆,逐渐得到巩固和稳定。因此,经过巩固过程产生的长期记忆被维持在稳定的强度,并且不能进一步增强。在本论文中,我们揭示了经过巩固过程后的场景恐惧记忆仍然能够被增强。我们发现场景恐惧记忆被动态的维持在中间水平,进而该记忆可以被双向调控。首先,我们观察到小鼠经过单次足底电击的场景恐惧记忆训练后,海马区CA1神经元(尤其
非重子暗物质是目前粒子物理、宇宙学、天体物理等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作为最流行的非重子暗物质候选者,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是主流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的主要搜寻目标。如果探测到了WIMP候选信号,方向性的暗物质探测将最终证认暗物质信号来自于银河系WIMP。本课题主要利用微型时间投影室阵列探测器(MIcro-tpc MAtrix of Chambers,MIMAC)的原型探测器,对未来使
高离化态离子广泛存在于高温等离子体物质中,是非完全电离等离子体的基本构成,其辐射过程的研究对诸如X射线天文学、可控核聚变等涉及高温等离子体的相关研究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其核电荷数高且电子数远少于核电荷数,强库伦相互作用在该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使其展现出不同于一般原子体系的物理特征。一方面相对论和高阶量子电动力学效应将变得相对显著;另一方面由于原子核强的库伦吸引使其电子运动具有更小的空间和时间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在基因表达调控、染色体高级结构形成和亚细胞结构组装等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综合运用生物化学、遗传学及基因组等研究手段,对水稻生殖phasiRNA(phased small interfering RNAs)和拟南芥lncRNA进行系统鉴定与功能研究。禾本科植物花药中,存在一类长度为21-nt或24-nt的phasiRNA可以参与调
研究表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内存在大量的RNA,其中一些RNA能够结合到特定的染色质位点,招募下游的调控因子,通过对特定染色质区域的组蛋白进行修饰、改变DNA甲基化状态或调节染色质的结构,调控基因表达。因此,确定各RNA分子在染色质上的结合位点,对于探究RNA在细胞核内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GRID-seq(Global RNA interactions with DNA by deep seque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