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斯坦贝克在中国的译介:1949-1976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thi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斯坦贝克是著名美国作家,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坦贝克在中国的译介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迄今为止已有70多年的历史。他的重要作品在中国均有中译本出版发行,国内对斯坦贝克的研究也是不断深化和扩展。纵观斯坦贝克在中国70多年的译介历程,我们发现它呈现一种冷热起伏的波浪形态。尤其是,40年代在中国得到大力译介、受到推崇和欢迎的斯坦贝克,进入50年代以后,其译介迅速冷却。本文选取1949至1976这一时间段进行考察,在梳理译介资料的基础上,从译介的政治文化语境出发,借助美国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对几部重要的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它们在翻译出版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社会文化因素。并且通过斯坦贝克在中国的译介这个个例,考察一位外国作家在中国,尤其是50-70年代的中国介绍和传播的过程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论文的绪论部分对斯坦贝克及其作品作了简要介绍,并说明本文的选题原因和研究意义。正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是在梳理斯坦贝克译介情况的基础上,指出斯坦贝克在中国形象的变化。50-70年代对于斯坦贝克的译介与评价既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体现出与40年代的延续性。第二章主要运用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对斯坦贝克的几部短篇小说、《愤怒的葡萄》和《珍珠》进行文本的个案分析。本章关注的是一部作品在中国的传入和接受过程,分析翻译行为背后的操纵因素。第三章主要是分析此时期影响斯坦贝克译介的主要因素。斯坦贝克的译介不仅受到中国文艺环境的影响,也受到苏联文学视域的影响。此外斯坦贝克在中国的译介与作家自身的政治立场和创作的转变也有很大的关系。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通过对此时期斯坦贝克译介情况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所起的作用。
其他文献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vera,PV)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属骨髓增殖性疾病范畴。临床上以红细胞计数及容量显著增多为特点,以多血质及高黏滞血症所致临床症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是国内儿科领域唯一一本反映危重症急救方面的国家级专业学术期刊。
虚与郁是中医学中2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正气不足为虚,正气不畅为郁,人身诸病离不开虚与郁,故从虚郁立论,提出扶正畅郁之说,并在此理论指导下,临床应用扶正悦心饮诸方,体会如下
文章通过论述重庆谈判前夕国共两党对毛赴渝谈判的舆情分析与博弈,探讨谈判期间国共两党与民众舆情之间的舆情互动及其成效,总结谈判结束后国共两党对民众舆情的不同态度及发
在社会经济不断朝前发展的大趋势下,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中存在混合销售和兼营行为。税务工作者和市场主体都需对混合销售和兼营行为有清晰的认识,才能保障税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堤防是约束洪水、防止洪水泛滥,抵挡风浪和海潮,确保安全的重要防洪工程。为了充分其发挥工程效益,必须加强堤防工程的日常管理,及时对其维修养护。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经
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核心素养日渐为人们所关注。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成为教学之关键。英语阅读教学同样需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