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非病毒基因递送系统常依赖转染材料将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实现外源基因的转染与表达。因此,低毒、高效转染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是基因工程的技术瓶颈和研究热点之一。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是目前最常用的非病毒转染材料之一。虽然PEI具有转染效率高的优点,但高细胞毒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针对PEI的这一缺陷,本论文研究通过化学改性策略构建新型PEI衍生物,发展低毒高效的基因递送转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病毒基因递送系统常依赖转染材料将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实现外源基因的转染与表达。因此,低毒、高效转染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是基因工程的技术瓶颈和研究热点之一。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是目前最常用的非病毒转染材料之一。虽然PEI具有转染效率高的优点,但高细胞毒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针对PEI的这一缺陷,本论文研究通过化学改性策略构建新型PEI衍生物,发展低毒高效的基因递送转染材料,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制备获得低细胞毒性的新型PEI衍生物。以高转染效率的PEI25k为骨架,用高生物相容性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50:50,4000)与其末端的伯胺基进行脱水缩合修饰反应。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表明,所得产物为通过PEI25k的游离伯胺基与PLGA(50:50,4000)的末端羧基之间反应生成酰胺键而形成PEI衍生物PEI-PLGA。进一步分析表明,与未修饰的PEI相比,PEI-PLGA具有一定质子缓冲能力且细胞毒性低。当PEI-PLGA与DNA质量比达到0.3:1时,凝胶电泳分析发现PEI-PLGA与重组杆粒Anpe NPV-bacmid-e GFP结合形成DNA完全复合物;马尔文粒度仪检测结果表明,复合物的粒径减小到200 nm左右,并保持稳定;当质量比达到5:1时,电位达到最大正值,且不再有明显变化。扫描电镜检测发现,当PEI-PLGA与DNA质量比为5:1时,复合物的形态呈球形、分散度较好、粒径大小在220 nm左右。这些结果提示,新型PEI衍生物PEI-PLGA可能是低细胞毒性的基因递送材料。(2)表征发现PEI-PLGA衍生物具有基因递送作用。将PEI-PLGA与Anpe NPV-bacmid-e GFP杆粒混合孵育得到的PEI-PLGA/Anpe NPV-bacmid-e GFP复合物,分别转染Tn-High 5细胞4天和柞蚕蛹14天后,观察到绿色荧光出现;SDS-PAGE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发现,柞蚕蛹血淋巴蛋白中出现外源蛋白e GFP特异条带;终点稀释法测定发现柞蚕蛹体内的重组杆状病毒病毒滴度为2.50×10~8 pfu/m L,证明携带绿色荧光蛋白e GFP标签的重组杆粒Anpe NPV-bacmid-e GFP转染成功,且转染柞蚕蛹体内产生的重组杆状病毒具有二次感染宿主能力。进一步利用q PCR检测Tn-High 5细胞和柞蚕蛹血淋巴全基因组中重组杆粒DNA的含量,评价PEI-PLGA作为基因递送材料的转染能力,结果表明:PEI-PLGA转染细胞和柞蚕蛹的效率均高于PEI;PEI-PLGA的转染效率随着PEI-PLGA与DNA质量比的增大而逐渐升高,在质量比为5:1时转染Tn-High 5细胞的效率达到最高值,在质量比达到30:1时转染柞蚕蛹的效率达到最大值。上述结果证明PEI衍生物PEI-PLGA是具有体内和体外基因递送作用的新型高效转染材料。(3)优化PEI-PLGA制备条件。以转染荧光量(copies/μL)作为评价指标,分别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实验探究了转染材料PEI-PLGA的最佳制备条件。对PEI-PLGA制备条件中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PLGA:PEI三个因素分别进行探究,确定了最适单因素条件: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24 h、PLGA:PEI=4;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法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优化PEI-PLGA的制备条件,得出了荧光量(copies/μL)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PLGA:PEI三个因素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对模型进行方差分析,发现该模型具有极显著性、相关系数高,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度;通过计算模型的最佳点,得出PEI-PLGA的最佳制备条件:反应温度24.77℃、反应时间25.77 h、PLGA:PEI=4.1。综上结果,以Tn-High 5细胞和柞蚕蛹为实验对象,本论文用PLGA(50:50,4000)对PEI25k进行化学修饰,制备了转染效率高、细胞毒性低的新型转染材料PEI-PLGA,并优化PEI-PLGA的制备条件,为建立安全高效的非病毒基因递送系统提供了新的转染材料,也为新转染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同时,PEI-PLGA可以直接转染柞蚕蛹获得重组杆状病毒,简化了现有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为杆状病毒在昆虫中的应用提供新方向。
其他文献
在我国,乳腺癌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女性癌症,一直威胁女性健康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最近在乳腺癌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和HER2靶向治疗,但乳腺癌细胞的高增殖性、侵袭性、转移性潜力以及耐药性,一直是乳腺癌患者治疗失败和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根据已有的研究表明,发现KLF家族成员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并起到关键作用。KLF9(锌指转录因子)同多种类型癌症的发生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有数据表明,K
药物相互作用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因为发生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而导致大量患者的死亡。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的进展,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在不断扩展,包括药物基因相互作用(DGI)和药物药物-基因相互作用(DDGI)。药物基因相互作用(DGI)已经纳入到一些治疗指南中,而关于药物药物-基因相互作用(DDGI)的研究却十分有限。细胞色素P450酶在药物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关于细胞色素P450酶
2,3-丁二醇(2,3-BD)及其前体乙偶姻(AC)是具有混酸代谢途径微生物的典型发酵产物,在调味剂、燃料添加剂、溶剂、聚酯、橡胶和燃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诱变筛选得到一株可产乙偶姻和2,3-丁二醇的枯草芽孢菌株,优化了发酵培养基,并研究了供氧对乙偶姻和2,3-丁二醇转化的调控。该菌株的产物分布具有鲁棒性,且产物得率高,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首先,进行了产乙偶姻和2,3-丁二醇的芽孢杆菌的
具有贯通大孔结构的生物相容性水凝胶材料在组织工程、细胞分离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现有材料体系往往难以兼具大孔结构(约100微米)、机械强度、生物相容性、活性调控等多方面的功能要求,尤其是贯通大孔结构与机械强度的平衡。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基于组织工程领域常用的天然生物材料——丝素蛋白,发展了一种基于冷冻光交联的贯通孔结构构建方式。其创新之处在于相对常规水凝胶体系,在冷冻条件下对丝素蛋白进行光氧化交
稳态分布体积(volume of distribution at steady state,VDss)是药物的一个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可以衡量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有效性。它可以与清除率一起决定半衰期进而决定给药间隔。然而,稳态分布容积值的获取目前仍然高度依赖于劳动密集且成本高昂的体内和体外实验,这给制药行业带来了沉重负担。尽管出现许多相比于实验方法耗时更少、效率更高的计算研究,但稳态分布容积的预测模型
皮肤中存在着由转运蛋白和代谢酶组成的生理屏障,其中位于表皮和真皮内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三磷酸腺苷(ATP)结合盒(ABC)转运蛋白,可以转运具有不同结构的各种底物。芍药苷(Paeoniflorin,PF)是一种具有镇静、抗炎、镇痛和抗血栓形成作用的P-gp底物,已广泛用于皮肤病治疗。维拉帕米(Verapamil,VER)是P-gp的典型抑制剂,许多研究报道VER
凝集素特异性识别糖的能力使其被广泛应用于糖基化研究,而在运用凝集素研究糖基化技术中,广泛应用到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iotin-Avidin—System,BAS)。该系统的原理是先将待测糖蛋白与生物素化的凝集素孵育,然后与亲和素-酶偶联物孵育,最后用底物检测与亲和素结合的酶,通过底物信号间接实现对糖蛋白的分析。但该系统存在步骤繁琐、成本较高、反应层次较多影响其特异性等缺点。因此,本研究制备了一种
HSP90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分子伴侣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致癌蛋白均为HSP90的客户蛋白。当抑制剂作用于HSP90时,客户蛋白被释放并经蛋白酶体降解,阻断肿瘤增殖信号通路的多个靶点,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因此,HSP90是开发癌症治疗药物的重要靶点,研究有效的HSP90抑制剂对于新药研发具有积极的意义。本课题组通过虚拟筛选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发现了一系列2-芳基咪唑烷类化合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多种药物的需求以及多种药物同时使用的可能性日趋增大以此来治疗和预防常见的慢性疾病,这也使得药物相互作用(DDI)的风险增加。药物代谢酶介导的DDI是造成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肝脏作为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其中包含着多种药物代谢酶,如Ⅰ相酶细胞色素P450酶(CYPs)和Ⅱ相酶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相比于CYPs酶介导的DDI的广泛研究,
在物联网场景下随着地面用户数量的大量增长,数据由卫星下传到地面的数据中心,人们对卫星信号的下行链路速率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现有的多数卫星导航系统通信能力不足,信号速率较低,而导航与通信的结合可以提高通信速率,进行快速定位。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导/通一体化信号,并对此信号进行互相关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码相位优选算法和模糊判定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号传输速率,提高导/通一体化系统的可靠性和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