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以粗放型模式为主,这种发展模式已经导致了经济效益下降、资源消耗过高等问题的出现,而且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政府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但是产业结构升级可能会对失业产生影响,技术进步的发生必定使有机构成提高从而造成技术性失业;产业升级在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演进过程中也必定会衍生出结构性失业。本文针对该问题通过分析两者的影响机制,引用理论模型并进行计量分析,为解决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失业问题提供建议。本文首先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失业的概念作了界定,对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且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然后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以产业结构偏差系数为分析基础,分别建立了产业更迭引起的结构性失业和技术进步引起的技术性失业的理论模型,即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和A-H模型。接着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1978年-2007年失业率(U)、产业结构优化率(ISR)、产业结构升级率(ISU)和技术进步(T’)的统计数据为样本,采取单位根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分析等方法对产业结构升级对失业的影响进行了计量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并给出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在产业结构偏差系数的分析视角下,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两个方面影响失业,第一个方面是产业更迭过程中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时因受某些因素的限制而产生的失业:第二方面是技术进步对于劳动力的替代大于其在劳动力的补充上,或者说技术进步对就业产生的创造性毁灭大于资本化效应。在最后的计量结果中表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失业率的降低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加大第三产业发展力度将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从而减小失业率。根据上述结论,本文针对引起失业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对于第一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的方面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要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从而使劳动者适应因技术进步而对劳动技能提出的新的要求,同时加快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构建高效的信息平台,加强对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且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