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科技等快速发展的浪潮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提高了人民对各种服务的高要求,尤其是对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而医疗诊治过程中的医疗服务绩效仍然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标准化和统一化的治疗方式,进而导致医院绩效核算时间长,数据不准确等缺点。因此,急需一套完整的体系解决医疗服务绩效过程中的不足。这套体系不仅要将医疗服务和管理的过程展现出来,同时还要对服务和管理的结果引起重视。所以,在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对目标加强管理,同时也要明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DRGs(diagnosis-related groups)是目前公认的能够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优化医疗服务绩效的最佳选择。随着国家层面对DRGs体系的提出,各地方也在积极努力改进,以期将DRGs运用到医院绩效管理中,真正做到DRGs本土化。本文以某三甲综合医院为样本医院,通过对样本医院部分临床科室在CMI(case mix index)值介入调整前后的医疗服务绩效评价进行分析,以期探索出一套真正适合样本医院的DRGs体系。本文总结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从DRGs历史发展进程、理论基础、应用过程几个角度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立医院DRGs成本核算的相关研究。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前期遴选确定关键指标,结合专家咨询和专家评议,最终构建了包括能力、效率、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四个维度的医疗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内外科划分制定两套评价指标,分别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设置权重,确定最终评价标准。紧接着,通过构建的指标体系对样本医院的部分临床科室(非手术科室2个,分别为内分泌科和心内科;手术科室2个,分别为甲乳外科和心脏大血管外科)近三年的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进行了评价验证,比较CMI值介入调整后各科室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的前后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做出评判,从四个不同维度分析各临床科室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从不同指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传统的绩效评价会引导科室一味的要求病人数,导致科室病人人满为患,医疗水平下降等现象,最终影响医院形象;而利用CMI值对科室的效率指标进行调整后,有效规避此类风险。本文研究发现:利用DRGs进行医疗服务绩效的评价,通过CMI值有针对性的对医疗服务绩效指标进行风险调整,极大的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可行性,同时可以降低改变评价体系所带来的重置成本。因此,DRGs在评价医疗服务的能力、质量和安全具有显著的修正作用,可以有效的规范临床科室行为,指导样本医院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