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大学生群体中培训具备防治自杀行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自杀守门员,并对自杀守门员的培训效果以及培训过程进行评价。方法在试点高校中招募自杀守门员的志愿者,拟订自杀守门员的培训计划和编写培训教材,对自杀守门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与自杀有关的知识、抑郁的症状与表现、自杀的预警信号、应激事件、如何甄别有自杀倾向者、如何与有自杀意念的人交流、如何说服有心理问题的人去接受别人的帮助等。在培训前、培训结束后1个星期和培训后6个月分别采用“自杀守门员培训效果问卷”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采用“自杀守门员实践能力评估问卷”和“大学生健康状况问卷”对守门员和对照组的实践能力进行一致性检验;采用“守门员培训过程评价问卷”对培训过程进行评估。结果1.守门员经过培训以后,在预警信号、自杀误解、技能评估和对自杀知识的评价均有所提高。培训前、培训后与培训半年后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4项中,预警信号知识的提高水平最显著(69.88%),其次是“对自杀知识的评价”(63.23%)、“自杀误解”(44.80%)和“技能评估”(21.62%);培训半年后“预警信号”的得分虽然比培训后1个星期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培训前,“技能评估”与“自杀知识”两方面的得分与培训后1个星期相比均保持不变,而“自杀误解”的得分却回落到培训前的水平。2.自杀预防控制知识中的“获得自杀者详细的计划”和“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困难或自杀想法”的知晓率在培训后均明显高于培训前;培训半年后“全社会关注自杀问题”有所提高,“获得自杀者详细的计划”和“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困难或自杀想法”保持不变。3.培训后与培训半年后关于“可以直接询问自杀的想法”、“交流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倾听”与“具备与同学交流自杀问题的技巧”3项技能正确回答率均高于培训前;培训半年后“交流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与“具备与同学交流自杀问题的技巧”保持不变。4.通过与学生自评结果的一致性检验的结果显示,自杀守门员在观察“父母离婚”、“父亲或母亲酗酒”、“经济紧张”、“学习压力大”、“消极应对方式”和“性格内向”6个因素判断自杀危险因素的能力,“社交孤独感”判断自杀者行为特征能力,“想被人承认和实现价值而感到压力过大”判断自杀者社会特征的能力,“社会完美主义特征”判断判断自杀者情感特征能力,以及“父母关系不好”、“重要亲人去世”、“学习成绩不理想”、“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想转专业”、“恋爱关系破裂”等5方面判断应激事件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5.20名自杀守门员对本次培训的过程评价结果是:95.0%认为培训的时间安排适当,85.0%认为口袋书的内容很实用,65.0%认为“从社会、情感等特征观察高危个体的技能”有实际应用价值,65.0%认为培训方式“很好”和“好”;70.0%认为培训的内容应该增加,21.4%认为应该安排一些社会实践。结论大学生自杀守门员经过短期培训之后,他们的自杀相关知识和识别高危个体的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在大学生中培训自杀守门员是必要的和可行的,而且这种培训方式可以扩展到愿意加入到守门员队伍的大学生,在大学生中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和营造健康奋发的校园氛围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守门员所拥有的认知与能力可能随时间而下降,因此,定期对守门员进行复训和经常互相交流情况与体会,对提高守门员观察能力、识别能力是有所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