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和谐校园,关键在于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而法律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法制教育。1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走向社会后,面对违法乱纪行为、碰到不公正待遇时、身处犯罪活动中而不自知等等情况下所表现的态度和所做出的应对。本文通过绪论、农业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与方法三部分内容进行论述。依据《法律意识调查问卷》的调查为基础,从法律认知、法律情感、法律意志三个角度入手,概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有:法律意识的认知有待加强;宪法知识的获得较为被动;法律知识的获取受到“功利”思想影响显著;法律情感受主观心理影响较明显;对法律权威的认同感有待提高;用法律武器维权的方式有待转变。然后,从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和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客观因素,对影响农科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在研究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内因、外因的辩证关系提出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实效性的具体途径。包括:高校大学生自身应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加强自我教育,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自身的法律意识。从高校层面,高校应丰富农业院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内容;改进教学管理模式,拓宽教育途径;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动机;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农业院校大学生社团的作用;培养浓厚的道德、法治文化氛围。从家庭层面,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法律意识氛围;父母改变家长制的教育方式。从社会层面,要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环境;强化社会法制的舆论引领;拓宽法制教育的渠道;加大法制宣传的力度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