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涡流絮凝技术的水处理效果与絮体性能研究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1992zhangshu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常规饮用水处理大多数都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工艺,而混凝工艺是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多,形成絮体的粒径大小、结构和强度等对絮凝及后续固液分离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水厂通过检测滤前水浊度来控制投药量具有时间的滞后性,不能快速反应出絮凝效果,且现有部分水源水质恶化,水厂工艺老化,生产效率低,药、能耗大,出现供水能力不足、水质达标困难。因此,本课题通过应用我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涡流净水技术,设计了涡流絮凝池絮凝效果试验和絮凝过程中絮体性能试验,试验期间原水取于华东交通大学孔目湖湖水。试验先通过混凝沉淀烧杯试验优选出后续试验所用混凝剂及投加量,再研究不同的絮凝时间、投药量工况下,处理水源水中浊度、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磷(TP,由于湖水磷含量较高,因此将TP作为一个考察指标)等污染物指标的去除效果,最后应用基于机器视觉的絮体在线检测方法,对絮凝过程絮体性能参数(等效粒径、数量等)的检测,考察絮凝时间、投加量对絮体等效粒径、数量影响,以及絮体等效粒径、数量与沉后水水质的关系,探讨混凝剂投加量控制过程的建立。试验结果对保证供水水质、安全,推动水处理微涡流絮凝理论和混凝剂投加量控制技术的进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试验期间原水水质:水温20~22℃、pH值6.8~7.2、ξ电位-25.69~-24.72 mv、浊度3.984~6.074 NTU、CODMn4.948~6.840 mg/L、TP0.407~0.566 mg/L。试验结果与结论如下:  (1)通过混凝沉淀烧杯试验,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FeCl3、Al2(SO4)3对絮凝过程水中浊度、CODMn、TP等去除效果,优选出PAC为最佳混凝剂,初定混凝剂投加量为18 mg/L。  (2)在PAC投药量18 mg/L条件下,絮凝时间由42.8min逐渐减少至14.25 min(即进水流量由2 m3/h逐渐增大至6 m3/h,水力负荷由32 m3/m2·h增大至96 m3/m2·h),出水浊度、CODMn、TP随着进水流量的增大均先降低后升高或稳定,絮体的等效粒径随着进水流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絮体数量先大幅增多后有小量减少再增多且幅度变大;在絮凝时间19.0 min(即进水流量为4.5 m3/h、水力负荷72 m3/m2·h)时,出水浊度、CODMn、TP达到最低,分别为0.251NTU、2.052 mg/L、0.101 mg/L,去除率分别为94.3%、61.30%、77.45%,絮凝形成的絮体等效粒径达到最大0.872 mm,絮体数量77个/视窗。  (3)试验在絮凝时间19.0 min(进水流量为4.5 m3/h、水力负荷72 m3/m2·h)条件下,PAC投药量6.22 mg/L逐渐增加至21.81 mg/L,出水浊度、CODMn随着投药量的增加均先降低后升高,TP随着投药量的增多先降低后基本稳定有小幅度减小,絮体的等效粒径先逐渐增大后减小,絮体数量先大幅增多,后增多幅度减少,再增多幅度变大;在PAC投药量17.64 mg/L时,出水浊度、CODMn、TP分别为0.291 NTU、2.674 mg/L、0.132 mg/L,去除率分别为95.20%、64.28%、78.13%,生成的絮体等效粒径达到最大0.869 mm,絮体数量为82个/视窗。  (4)絮凝反应生成的絮体等效粒径与沉后水浊度之间的变化趋势基本呈负相关,沉后水浊度越低,絮体的等效粒径相对较大,在混凝剂投加量18 mg/L时,沉后水浊度最低,絮凝反应生成的絮体等效粒径较大,数量增长缓慢;水的ξ电位在逐渐趋于0时,絮体等效粒径逐渐增大,数量增多,当水的ξ电位由负变为正值,絮体等效粒径减小,数量增多幅度变大;投加适量的混凝剂,能把胶体快速絮凝起来,絮体等效粒径较大,较大絮体不易破碎,沉后水浊度较低。  (5)建立一个及时准确的控制混凝剂投加量的控制方法,输入原水环境(进水浊度、流量、速度、pH等)、絮体等效粒径和数量、出水浊度等参数,输出混凝剂投加量,达到了既考虑原水水质变化的实时性,又避免了检测滤前水浊度的滞后性的投药量控制。
其他文献
巨型框架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与其它结构体系相比,具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和优点。考虑到高层钢结构的优点,本文主要分析巨型钢框架结构。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巨型钢框架结
随着城市内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停车问题已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所必须解决的课题。板柱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层高和增大使用空间,将其应用于停车库这一类活荷载较大并且需要大面积
随着预应力技术在大跨度结构和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广泛应用,预应力的有效建立和建立预应力过程中产生的附加内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当前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是
挤扩支盘混凝土灌注桩是近年来工程界有较强生命力的新桩型,该桩型是采用仿生学的方法在原有等截面混凝土灌注桩的基础上研发成功的,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较高的单方混凝土承
刚性桩复合地基理论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桩土共同作用下的荷载传递规律,二.下卧层的应力及变形特性。本文从刚性桩在饱和软粘土体中的贯入问题入手,对刚性桩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地的超高层结构、高耸建筑、大型储液罐、大跨度桥梁等长周期建筑开始大量建造,这些长周期建筑容易与长周期地震动的低频部分产生类共振效应,造
预应力管桩是预制混凝土桩体和岩土体共同作用的系统,影响其工作性能的因素很多,破坏模式复杂,进行桩基概率极限状态设计与模糊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
多节旋挖挤扩灌注桩是一种新的非等截面桩基础。它是在传统钻孔灌注桩的基础上,使用专用的旋挖挤扩设备在桩底和桩身挤扩成盘状,然后浇灌混凝土后形成的由多个承力盘、桩身和桩
无论是天然地基还是人工地基通常都不是由单一的土层构成的,大部分是由两层或多层土构成的,这类非均质介质地基的极限承载力计算,目前常用的是汉森加权平均法和迈耶霍夫的双层地
给水管网在保障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发展中的城市面临着给水管网系统改扩建问题。由于给水管网投资大、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