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但是由于长期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粗放式发展方式,产业升级和就业增长之间出现了矛盾。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加深,我国产业正不断面临着国外先进技术的冲击,因此需要加快升级,以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所以研究产业升级的就业效应,是目前推动产业升级、保障就业稳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首先本文基于产业升级与就业的理论研究,提出从产业结构和产业价值链两个层次研究产业升级;其次以1978-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归纳我国产业升级的特征及其与就业的关系演变;最后应用面板数据的线性回归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我国产业升级对就业的影响,并对相关结论进行总结,为提高产业升级的就业效应提供数据支持和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以产业结构偏离度衡量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总体上符合产业结构变化的国际趋势,但是第三产业发展落后于国际水平。第二,我国的产业价值链提升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产业特征和技术特征。其中地域特征是东部产业价值链发展水平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且差距越来越大;产业特征是第二产业的产业价值链发展水平领先于其他产业,同时西部地区第三产业价值链发展优于中部;技术特征是整体上纯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变化交替作为我国产业价值链发展的主要因素,东部和中部地区产业价值链提升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第三,劳动生产率对我国的就业总体上呈现正向促进作用,劳动生产率越高,就业人员就会越多。第四,从整体上看,产业结构偏离度对就业增长起到了显著性的抑制作用,以对外开放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时,产业结构偏离度对就业的影响系数由-0.2565变大到-0.2337再变小到-0.2987。其系数变化说明,对外开放水平由初期提升到中期时,产业结构偏离度对就业的抑制作用减小;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继续提高,产业结构偏离度对就业的抑制作用又会进一步提高。第五,技术进步整体上对就业的增长同样呈现负向抑制作用,但是在把对外开放水平作为门限变量加入到模型中时,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系数由-1.352变到-1.232再变到-1.08。技术进步的系数变化表示,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存在着显著性的“破坏效应”,但是这种“破坏效应”是逐渐变小的。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我国产业要加快价值链发展速度、优化地区产业结构,以保障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稳定,促进我国的就业发展。